作者/主播:美龄 ,《当代作家文学》平台金牌主播,原湖北省随州市人。现是湖北省襄阳市某房地产公司的一名财务工作者,获会计师职称。自己开办有婚礼工作室,是一名专业的婚礼主持人。2017年9月获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的中部六省二十三地市“今世缘”杯主持人精英大赛铜奖。酷爱主持、写作、朗诵、话剧表演等。大学期间曾担任校《晨风》文学社副社长。2020年12月,为湖北省襄阳市本土知名企业“湖北妞妞食品有限公司”拍摄广告宣传片并为其形象代言。
治家理政离不开勤俭节约
——响应党的号召,倡导勤俭节约
作者:美龄
播讲:美龄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勤俭,这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刻进骨子里的习惯。身边总有人世俗且肤浅地把勤劳与想钱儿,把节俭与抠门儿、不会享受生活划等号。殊不知,没有勤劳,哪来的物质供你享用?没有节俭,哪来的仓里有粮,心中不慌?我们真正的享受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真正的幸福不是天天什么也不干,举着手吃喝玩乐,而是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吃好睡好后还能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追逐享乐第一的时代,我总在想,难道人所有的快乐和幸福就是由高消费、高物质组成的吗?那如果一旦没有高消费、高物质,生活就没有快乐和幸福可言了吗?记得文人吕坤曾说过:传家二字日“读”与“耕”,兴家二字日“勤”与“俭”,安家二字日“让”与“忍”。从传家到安家,一定要谨记这六个字。既然勤俭都被古人推崇为兴家之道,那我在想,自己的勤劳与节俭没有什么不好。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勤俭节约故事,而故事的主人,也并非贫寒人士。
北宋名相王安石不可谓没钱,但生活仍然很俭朴。有一次,他外甥去他家做客,身为宰相的他,用一素一汤和一素菜饼子招待外甥,外甥心理上接受不了宰相的素食宴,竟把素菜饼子没馅儿的四周扒放在桌子上,王安石见状,捡起外甥扒下的饼渣就往自己嘴里放,外甥顿时羞红了脸,不安地吃了几口就托词告辞了。王安石身体立行,用勤俭治家理政,深得当时皇帝宋神宗的器重。
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皇后过生日,只有几道青菜,无一荤菜。并对官员约法三章:严令所有大臣不论谁家宴请,都不许奢华,只准四菜一汤。如若违反,定将严惩。
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贵族叫季子文,是当时有名的外交家。一生简朴,除了上朝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就连乘坐的车马也都十分简单。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劝他这么有条件何必这样的简朴。季子文不为所动,并阐述了一番勤俭节约的道理。仲孙它非常羞愧。从此也过上了简朴的日子。
中国著名的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再给儿子写的《训俭示康》的文章里,例举了大量的事例来告诫下一代必须要勤俭节约。在历史上都成为了美谈。

在国外,也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天夜里都会亲自熄灭白金汉宫走廊里的灯,并要求官员们使用牙膏要挤干净。
著名的丰田公司,要求职工手套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用纸要正反两面使用,公司的每一个厕所水箱里面都放一块砖头,以此来节约用水。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忘,勤俭的美德不能丢,对个人来说,一个人否勤俭,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一个人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一定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自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品德,这种人在其他方面必定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勤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勤俭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和是不是富有、贫穷没有关系。中华民族几千年,就是在勤俭节约的路上一路走过来的。小时候我们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一粒粮食,不仅仅是粮袋子里多了一粒米,更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我国有着十四亿人口,还有很多生活并不富裕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就会让那些暂时还不富裕的人早日脱贫。
一个人人勤俭节约的国家,必定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也是勤俭节约的一个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的国家,很多战略资源并不丰富,很多东西都需要国家花费大量外汇来进口,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勤俭节约,既能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又能为国家节约大量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尽一份子民的绵薄之力。

记得有段时间,社会上刮起了一阵“穷养儿子富养女”的狂风。其实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就养成好逸恶劳,从小不劳就享受高消费的物质生活是万万不可取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富家千金小姐,当家族没落的时候,宁愿到青楼去做娼妓,也不愿通过劳作来养活自己。这就是从小好逸恶劳埋下的苦果。
其实,我们最好的生活状态是除了在物质上的富裕以外,更应该有精神上的富足,而不要一味地贪图物质享受和攀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行为体现。历史经验一再证实家国昌于俭亡于侈,乐不思蜀,暴殄天物,是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祸国殃民,断不可取!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的生活,只有这样才晓得现在活在什么地方。千帆过尽我是客,何必张扬,出租车和奔驰在赶路时差不多,鱼翅粥和粉丝汤在口感上差不多,没必要奢侈炫耀。隋炀帝不就是因为奢侈炫耀而荒芜了国家丢掉了性命吗?李唐王朝不就是在总结了他的经验教训之后而开辟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吗?我婆婆不就是因为不知道平日的勤俭,而总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开口向何人借钱吗?我不就是因为继承了我父母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而把家庭打理得富裕锦绣吗?

一个人对外在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世上美好的东西数不过来,所以你也享受不尽,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享受,其实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一日也只不过三餐,一晚也只能睡一张床,欲望太多反而会成累赘;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富足,仅仅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其实是内心空虚的穷人。
总之,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居安思危,艰苦奋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需要。
声明:图片来自作者自拍,配音来自作者。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投稿者请先关注“当代作家文学”,再加主编:138871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