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鸡汤文”
文:如烟
诵读:洪彬
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昨晚那个与我闲聊的微友。
她是一个网站的群推,喜欢“鸡汤文”,也在全力主推之。对于她的喜好,我不做评判。大千世界,各取所需,原无可厚非。
不知为何,在她对“鸡汤文”一往情深的表述里,我陡然想到了商老师,那个对文字胸怀敬畏的人。如果他看到有人对“鸡汤文”这么奉若至宝,会有何感想?他如何以一颗文人的济世之心来强调文字的“言之有物”?他会以最火热最真诚的告白,去正告或者拯救那些被“鸡汤文”蛊惑的浑然不觉的心灵吗?我是商师坚定的拥趸者,这种拥趸绝非出于盲目而是心悦诚服;这种拥趸源自商师对文字一丝不苟的热爱,源自他对文字持之以恒的敬畏之心。

诚然,言之有物是文字的内核,传承下来的文字有时间性和普世性。当你跨越山海,手捧书卷,你会发现那些带给你无穷感受力的文字,历久弥新,并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字里行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那是在历史文化的大江大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相比之下,“鸡汤文”就如深夜昙花,转瞬即逝,无骨架,无血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鸡汤文”盛在一时,败也在一时。
既然定名为“鸡汤文”,说明这种题材与鸡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鸡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增强免疫力。煲出这样的营养鸡汤,不但要有过硬的主材,而且还要有精细的厨活,足够的耐心和一定的时间,更要有对美食发自内心的热爱。此鸡汤才配叫鸡汤。但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里,你可曾喝过这样一碗货真价实的鸡汤?无论冠以多么吸引眼球的称号,其实质不过是一袋“浓汤宝”,加一勺白开水,简单冲调就直接上了桌。营养一说更加谈不上了。

鸡汤如此,鸡汤文又能好到哪里去?真正的鸡汤文,应该以一个“人”的姿态,俯下身来去感受这个世界,去聆听大众之声,以一颗悲悯的同理之心描述眼里看到的,讲述心里感受到的,而不是脱离现实去说教。
纵观时下盛行的鸡汤文大都不过是空空而论,泛泛而谈,表面头头是道,细品则不知所云,无根无本。
喝这样的鸡汤,与痛饮毒药无异。
“鸡汤”有风险,喝汤要谨慎。对有些人而言,我的提醒也不过是夏虫不可语冰罢了。

如烟:性格达观,涉猎广泛。晋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晋城市朗诵家协会会员,高平市朗读协会副秘书长。和兑东北内蒙大区诗歌研习学院总监。资深国学爱好者。培植爱好,护佑初心,跋涉旅途,坚持始终。习作散见于本地纸媒《太行日报》《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简书》等。一直坚信:"岁月流逝不失其心,红尘消磨永有我爱"。

洪彬:媒体人,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河北省朗诵协会理事。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