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茶园基地欢迎你!散文:旌湖垂柳
王文君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德阳旌湖两岸的风光如诗如画,点缀于两岸的桃李开始了露芽,海棠枝条上的一朵朵小花率先露红了,如果你沿岸悠然而行,都会心情愉悦,诗兴大发,或临湖呤赏烟波,或看山默恩趣理,或观新城之风貌。特别是两岸的垂柳,它以独特的姿态衬托着两岸的风光。柳,是春的使者,特别是居住在城里的人,都把柳树发芽都当成春天的信号。都会忙里偷闲来到旌湖岸边的柳树丛林中寻花问柳,总有一种欣喜的感觉。记得三十多年前的旌湖,却是野草丛生,乱石满岸,岸边光秃秃、干巴巴的,只有几株野生枯藤倒挂在岸,给人一种荒凉之感。今天的旌湖完全是另一番风韵了,河堤高筑,桃红柳绿,满湖春水,百舸争流。两岸垂柳像军中斗士,一行行,一排排,挺立湖边,格外醒目,无不激起游人对柳的赞赏。古人咏菊,咏松、咏梅、咏竹,而赋予柳的却总赋予伤感。北宋大文豪苏轼这样咏柳:“似花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柳永有词道“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把一些文入学士那种落魄飘零,“柳垂堤岸,月照离人”的景致也形容出来了。柳技纤细,随风袅娜多姿,仿佛给人风流,轻浮之感。细细想来,古人对柳的评价实不公平,柳虽不像松柏那样深沉、内向,但其顽强精神是任何树木无法比拟的。我看过北京长安街两旁高大的白杨,见过新疆沙漠中的沙枣树,但它们都无力与狂风寒冷抗争,就连泰山上的松柏,在寒冷中也不会吐出新芽。唯有柳,在“神仙难过二三月”的时节就开始发芽,虽然柳枝细嫩,都任凭风雨折磨,总是体现出它那般的顽强,始终郁郁葱葱而生气勃勃。柳,朴素无华,向来被人们植于殿宇、庭院、公园、河堤,作为行道树、风景树,终身为人们遮阴避日,消暑解烦。若在夏日黄昏在岸边观柳,那柳枝随风拂动的场景,又让人赏心悦目,怡人性情。当春之神降临大地,万花盛开,向人们炫耀它们的姿色时,而它却又默默地躲在一旁为五彩缤纷的花儿们作了陪衬,微风一吹,扭动纤细的枝条,像手一样,来回爱抚着它身边的群花。当你在柳树林中畅游,令人都会悟出生命中某种沉厚深默的内涵。眼前的一倾碧水,与柳相映,表里澄澈,让人又深味人生的淡泊与怡静。再看看天上的几片浮云,悠然在湖中小聚,让人又沉醉于生命的青空,高远而深邃,真正领略到了“人生有悟”而不累了……作者简介:王文君,四川洪雅人,1952年11月出生。1969年春入伍从军至1979年10月转业地方,在德阳行政单位工作至2002年提前退休。早年在军队和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兼任和从事工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德阳建市后,在行政单位兼任过新华社德阳信息社办公室负责人和《中国机械报》、《西南机械报》《中国西部开发报》德阳记者站站长及《工业导报》主编。曾经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曾多次获得县市省和全国机电行业先进新闻工作者。出版有《山水情缘》、《绿野放歌》、《走进复兴》、《故乡记忆》等个人文集。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