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联“映”红半架山 散文
文/朱大志
我的家乡在东阿县鱼山镇。小时候过年,印象最深就是那红红的楹联,真好看!
从村外,到村內,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红红火火,年味十足!望着这道独特的风景心想:如果一年四季天天都这样鲜艳多好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楹联也提升了标准,有的成了印刷品,油纸亮光金闪。我到觉得也有“流于形式”千篇一律之嫌。不如手写,既传统朴实真切复合心理,又抒发感情融入生活。
七八岁的时候,赶上七十年代,入了腊月门,父亲就是个大忙人,整天出不了大门,在家里给人家写春联。那个年代,我们村里有文化的人太少,毛笔字能拿出手的人更少,再加上他脾气好!谁找到都不好意思推脱。小心翼翼,边写边问,哪个屋门?根据不同的屋,书写不同的内容,总忘不了那两副门簪“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所以,连续十几天,从早到晚。几乎写大半个街!一直到三十傍晚,别人家里燃放鞭炮,最后才写自己家里的。

母亲提前用白面熬好了浆糊。我打下手,父亲一边贴,一边对我说,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指的什么意思。也许那就是我最早的诗词楹联启蒙吧!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楹联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演变着,传承着、发展着……
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如今,自己成了一位诗词楹联创作的爱好者。有幸参加聊城市。

诗词楹联协会。文化传承,家乡巨变!——东阿鱼山,被命名为聊城市楹联文化镇。政府经常组织楹联协会的专家学者,深入到村庄农户,田间地头采风,创作大量讴歌新时代、新生活的楹联作品。“量身定制”统一悬挂,彰显了时代风采,甜到农民心坎里。
真是红红火火中国年,楹联映红半架山!
2021、02、09
作者简介:朱大志 男,籍贯山东聊城。1966年生人 ;现任东阿县鱼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中共党员,东阿县曹植诗社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喜欢文字,近年来尝试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曲艺作品发表在纸媒和各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