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年味
文ll李慧玲
小年过后,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老家过年的情景。
老家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记得我八岁那年,学校放假了,我去大姐家游了几天后,到腊月三十中午父亲把我从大姐家接回家,刚进家门就看见妈妈蒸的年馍,妈妈拿出早为我买的核桃和红枣,几个水果糖,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穿着姐姐为我做的新衣服和新鞋,显得特别激动,妈妈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今晚叫除夕,咱们今天晚上吃团圆饭"。我盼了一年的春节终于到了,终于能实现我美餐和吃糖果的愿望了。因为我们平时都买不起、吃不上这些干果和水果塘,那时候过年我们根本没有见过水果。
大年三十下午,父亲和我贴他自己写的对联,妈妈拿了两个洗得干净的筛子,准备了十几样菜,准备饺子馅,妈妈将白萝卜和红萝卜切成片,脱水后再切碎,与碎肉煎炒成馅放置,等待饺子皮做成即包。又接连将晚上要吃的年夜饭菜准备做成半成品,等待家人们从陵园祭奠回来,妈妈进厨房,很快做好一桌年夜饭,四盘子热,四盘凉菜,四盘荤菜,让我们好好享受过年的快乐,妈妈做菜的味道真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炕上铺着塑料布的大方木盘周围,爸爸给我们提出问题:“你们明年都有什么想法”?我们一个个都说出自己的打算,然后爸爸和妈妈又给我们提出建议,三哥鼓励我:“你努力学,考上大学,哥给你买一块手表”。我们这样谈着自己的理想和计划,提出奋斗目标直到八点后,又去给长辈拜年祝福,然后回家坐到十二点放炮,我不敢放炮,就拉长鞭炮,拿着点着的长火把,把炮端架高点,咚咚咚的跑去点燃鞭炮,又咚咚咚的用手捂着耳朵离开,烟雾呛得我直咳嗽,逗得哥哥和姐姐大笑。然后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大年初一早晨五点多,有人放炮吵醒我,我又起床去放炮,我怕烟雾进了房间,就拿到大门外,将炮绑挂在小树上,又拿长火把点然,吓得我又捂着耳朵跑回家去,妈妈己经去厨房下饺子,我洗嗽完后,准备打扫卫生,妈妈说:“不能打扫,怕谁把钱和东西丢在地下,天没亮,就不打扫了,先吃饭,再和小朋友玩,吃过中午饭再打扫卫生”。
我按照妈的意思,吃完早饭,去和小朋友玩跳皮筋,打花包,踢鸡毛键子,还看了男孩子们玩玻璃球,滚铁环。总的过年我们小朋友很开心。
到了初二,我姑姑和表哥表嫂来我家拜年,妈妈拿出她准备的美食和她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鸡肉招待客人,她特别喜欢表嫂,总是在表嫂回家时,给她们拿点土产品,说你们在单位没有农村的这些土产品。每年初三我和妈妈要去舅家拜年,我们都是步行,那时候自行车很少,有时走远路亲戚,半路在亲戚家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走。记得去过相跟距8公里路的姑婆家看姑婆,我和被缠裹了脚的妈妈走了四天。回想起来,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她有那样的决心去看她的姑姑,这难道不是她的善良和爱心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过境迁,我也渐渐变老,也许是现在我们生活比父辈们生活好了,常常会触景生情,想起父母生活的不易,想起老家的年味,难以忘怀,仍然记忆犹新,勾起我对老家的思念。

作者简介:李慧玲(一米阳光)女,1961年出生,教育工作者,喜欢文学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