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今诗大讨论
引子五:诗体大解放

现代诗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1917年2月二卷六号《新青年》刊登了胡适的《朋友》《赠朱经农》等八首诗而引起轰动,这是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他的《尝试集》(1920年),是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在胡适的影响下,其他文学革命的中坚份子也陆续发布新诗.中国新诗运动由此展开,中国新诗从此诞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节选)
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ー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ー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浒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工也。

“诗体大解放”是胡适在其《尝试集》的序中提出的理论主张。他认为若要做真正的白话诗(现代诗),若要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非做长短不一的白话诗不可,诗体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全都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的文学可能性。

中国今诗 邀您大讨论
尊敬的诗人、读者:
中华文明诗意浓,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古律,五四新声,词山诗海,流芳溢彩。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当前的诗歌(今诗)应往哪个方向前行?是全自由体,还是参照格律诗,抑或吸收学习格律诗、外国诗等优点而走新路?……
为了繁荣诗词文化,探索中国今诗发展的方向,让今诗在新时代里发出耀眼光芒,我们特倡议发起中国今诗发展方向的大讨论。期待海内外广大诗人、读者积极参与,并形成300字左右(一般不超800字)的观点文字发给我们。我们将对来稿选编进行网上推送呈现,以作讨论交流,致力形成一次关于中国今诗的网络大讨论,并最终产生中国今诗的共同倡议。
您的参与发声是对中华诗词文化圣灵的呼唤,是对中国今诗健康繁荣发展的助力。
要求及说明:1、观点鲜明健康,不与现行法律相违背;2、文档请以附件形式发送,文件主题样式“中国今诗+姓名+城市”;3、文末请附:姓名、100字内个人简介、近照1张、联系电话;4、您的来稿一经选用,我们将进行编辑发表推送或出版,不付稿酬,对优秀言论者我们将颁发“金言者”证书;5、来稿请发至邮箱:2654216094 @qq.com;6、本活动的最终解析权归主办方所有。
截稿时间:2021年4月30日。
联系人:郭锦生(020-84928918)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
2021年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