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作家村》而想到的
计划
丹凤县棣花镇是陕南一个依山傍水、安详古朴小镇、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我以前去过。
据说最近为了提高小镇知名度、藉文坛巨擘的威名、要建设作家一条街,冠名“作家村”。
试想这村子建成以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名人效应、这隐匿于山川里的小镇就变为作家的乐园、摇篮、集散地。各路名家大师摩肩接踵、纷沓而至,满大街熙熙攘攘跑的都是那些夹着公文包、鼻梁上架眼镜、头发光的象老母牛舔得一样、文质彬彬的作家们。
这里也成了文艺作品的批发市场,从这里量产的名篇大作象下饺子一样、流水线般的源源而出,由此而附加衍生的物质上、文化上有形或无形的资产价值不胜估量,小镇亦由此而身价倍增。
果真会如此吗?
会的,在激素的刺激终于孕育出贾淺浅之类的怪胎作家。
仔细考量一下,作家到底是什么东西?作家是好东西。但别刻意的拿作家当东西,否则作家就不是东西。
宋时苏东坡当时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作家。有次他在街头闲逛、被一市井无赖挥拳打倒在地。这位大名鼎鼎的苏学士从地上爬起来、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回去喜不自胜的对家人说:终于有人不拿我当盘子菜了。
生活是创作源泉,脱离了生活,那你就成了无根之草、无本之木。水深不响、水响不深,纵你头衔再高、标签再亮,也只能躺在以前的温床上吃老本。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只可叹这静谧的棣花小镇,犹如一位淳朴、温婉可人、天真无邪的山姑。而现在却被人打扮得、脸上象驴屎蛋下了一层霜似的,仔细打量,脖子还是黑黝黝的,仿佛城市中发廊里那些乡下来的小姐,让人头皮发麻,身上直起鸡皮疙瘩,三观尽毁了。
亚腰葫芦不用勒-----天生就是这样的种,作家却不是如此。骑白马的未必都是王子,进了作家村也不一定都会成作家。
不要以为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真正踏踏实实写作人、会不会脱离生活,躲进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空中象牙塔里? 难说。
有麝自来香 不必迎风扬,他们不是憨包。
梅花再香、也招不来一只屎壳螂,大粪虽臭,却能惹得苍蝇云集。让那些沐猴而冠,沽名钓誉、自我标榜、滥竽充数的家伙扎到作家村这空中楼阁里吃饱等死去吧!
读张计划文章,由作家村而想到:了凡感怀随笔:文塑灵魂谋划长,引领舆论正能量。动人言词体验来,温室不孕梅花香。作家成名必辛砺,不是谁当就能当。古今文豪名留世,历经沧桑世流芳。苏轼名句古今绝,世人皆盼子孙强。我愿生子愚且蠢,生平在世无祸殃。平平安安家和祥,和和美美世荣光。孔孟不游列国险,无有论语定国邦。赢政未涉七国乱,难统天下始称皇。逆境摧生雄心志,上天赋与文笔畅。久经烈火来焠炼,作家之名准上榜。上苍不负艰毅士,卧薪尝胆终成钢。扬我文风华夏地,渺杀人间虚忘狂。躬耕文字创造地,仓颉故里祖根堂。笔耕点亮青少心,多多励练经苦霜。素材积累存于胸,下笔写出锦绣章。名扬四海久存世,不负世间精英郎。华夏民族文脉地,代代相传放光芒!

作者简介:张计划,男,汉族,河南省虞城人,喜欢文字,时有拙作偶见之于报刊或微信平台公众号。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李可亭 戴文杰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张峰 汪葆夫
执行主编: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张学鹏
专栏编辑:王金荣
编辑:靳翠菊 李凤云 宋宇
技术总监:惠忠锋
都市头条编辑:了凡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