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2021年“汉语桥”浙传中华文化传播大讲堂顺利结营。此次“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借助中文联盟平台进行直播授课、线上活动、录制类课程学习与实时操练,吸引了来自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140余名营员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参加。



据悉,为了做好此次“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浙江传媒学院聘请了一批长期从事留学生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和传媒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担任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采用直播加录播,结合线上讨论和云体验的方式,确保为营员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授课内容除了基础汉语课程外,还涵盖中国传统戏曲、民歌、书法、礼仪、绘画、篆刻、茶艺、古琴、古诗歌等文化体验课程,以及即兴口语表达、汉语播音主持艺术、汉语影视配音等学校王牌特色专业课程,此外还设有云游浙传和云汉语角等互动内容。

课程结束后,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作品。色彩艳丽的脸谱、古朴典雅的篆刻、刚劲有力的书法、栩栩如生的山水画、色香味浓的中餐……组成了一场中国文化的饕餮盛宴。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白面上红妆,生旦净末丑。这些学生眼中的戏曲,既糅合了渊源的中华文化,又加入了自己的独到理解,让戏曲这颗瑰宝永不褪流行。



煮开一壶水,放一把茶叶。茶叶在杯中沉浮、起舞,轻轻一搅,馥郁茶香便染过鼻息。不论是果茶、花茶还是中国六大名茶,当文化开始交叉、融合的那一刻,茶本身的差异已不再凸显了。


汉字是横竖撇捺点五个笔画的相互勾连,书法是毛笔给宣纸的一篇五行情书。研一方墨,在纸上行云流水,或磅礴、或诗意或低沉的词句便借由书法而展开。



画作种类如此繁多,中国画却是最具特色的一种。不仅讲究画面的构思,更融合了作者内心的主观感受,所以能在画作中看到风晴雨雪、四时朝暮。人人都说“写意山水”,但其实画的不是山水,是意趣,是意在,韵无穷。




汉语为桥,连接你我。最终,此次浙传“汉语桥”团组交流活动共评选出34位“优秀营员”,让海外营员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今
中国的蓬勃生机。(通讯员 宋璐、李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