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屋 ?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无意贬低有关部门新出台的房改新政。只是,有一次在梦中自己穿越到了清朝,想买一幢居室。醒来后就来了兴趣,想算一下在清朝买一套民居要花多少钱。当然,我在梦中也有过戴着八角帽跟着毛委员餐风饮露走上井冈山的经历……
一、其实民居的概念,不如现在流行的小户型的说法来的更有时代意义。因为民居是一个泛指,他应该包括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蒙古包、等等。所以,我还是采用小户型的说法。
二、什么是小户型?查了有关的资料,可是,所有的说法都没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但是,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他的上限应该是在90平方米以下。因此,姑且以90平方米的居室作为计算值。
三、清朝有小户型的房子吗?有!据《大清会典事例》卷1120,八旗都统•田宅)记载:当时的官员按品级的不同,也享受福利分房的。当时一品官300平方,二品官225平方,三品官180平方,四品官150平方,五品官105平方,六、七品官60平方,八品官45平方,不入流的30平方。六品以下,房子都不超过90平方,当然是属于小户型的了。
四、在清朝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要多少银两?
据,张传玺先生的《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记载如下:
1: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得银210两。(这显然是商住楼)
2: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得银270两。
3: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得银60两。
这三套房子,最大的5间,最小的3间。这里不存在现代概念中的公用面积之说。如果不考虑宅基,单算使用面积,每间按15平方,那么它们都不超过90平方,它们都是小户型。
再算清朝粮食的价格:大米一石,贱时二钱三钱,贵时三两四两,咱们姑且取乾隆时江南平均米价:每石一两五钱(参见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第二章第二节)为标准,对当时白银价值作个估算:
首先,清朝一石相当于今天的103公升,每公升大米重约1.75斤,故此当时一石米有180斤。按今天上海大型超市的平均粳米每斤3元计算,买180斤米需要540元。而如前所述,乾隆朝江南地区每石大米一般卖到一两五钱,故,当时一两五钱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540元。那么一两银子也就是约等于人民币360元
如前所述:
康熙五十七年北京大兴那套小户型售价210两,360元×210两;折成人民币是75600元;(七万五千六百元)
乾隆五十八年安徽休宁那套小户型售价270两,360×270两;折成人民币是97200元;(九万七千二百元)
咸丰七年浙江山阴那套小户型售价60两,360×60两;折成人民币21600元;(二万一千六百元)
现在还不能得出房价的高低,关键还是要看收入是多少!
据《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另据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只骡子24两×360元=864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360元=2160元,也大抵与现在差不多。
至于清代的农民,没有查到有月收入的记载。有文章估算是每月二两白银,也有说是不足二两白银的。总之,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可定是最贫困的,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没有见过白银。
答案一:当年的四、五品以上的官员是绝对买得起房子的。四、五品以下的官员要通过几年的积蓄才能买房子。
答案二:当年的工、商、皂、艺等人,通过十年左右的积蓄,才能买上自己的产权房。
答案三:当年的农民是绝对买不起城里的小户型房子的。
通过粗略的计算得知,并不像有的文章所宣传的那样,好像在清朝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买上一套城里的小户型房子。据统计,清朝的人口有3—4亿,而农民是占了绝大多数的人口。
所以,时刻记着: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清白相承
201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