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下)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要有知识就必须读书,古今中外历代名人无一不是靠读书成长起来的,读书很重要;但读什么书?就关系到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的人生迭择了。“读书为本”要成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绝不能丢掉这个根本,忘掉这个根本,要活到老,读到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世界、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更要多读书,读好书。把书读好,靠本事立足,靠真才实学创业、做事,靠知识受益终生。读书重要,读什么书呢?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現在属于知识爆炸时代,网上有许多流行的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有害,把人引入歧途。要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就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经典就是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对国家应承担什么责任。要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语》、《孟子》等;读经典也要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著作;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书,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预見性、原则性和系统性,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十分注重诚信。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之本。
诚信,大意者也。事业凭诚信而渐进,人才籍诚信而玉成。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
一个人重诚信,讲道义,自然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倘若为了追求成功,而失去诚信,必然会臭名昭著,遭人唾弃。失信失天下,诚信赢人生。我们要把诚信作为为人之本,处世之本,信守诚诺,一言九鼎。
不自欺,也不欺人;以诚待人,才是应当树立的人生态度。站在道德品质的净土,就可以灌溉出事业最芬芳的花朵,亦可夯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人们取得成功的途径,总是千差万别,殊途同归的是,都成功了。一个具有信心、爱心、恒心而又有诚意、善意的人,他的人生应该不会太糟。信心是成功之魂,什么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和规则,它本无所谓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去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而不做,却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这个时候,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在人为,一些看来不可能的事之所以成功了,有时完全在于那个人的信心:“我一定会成功!”。成功与失败,常在于争取还是放弃,但也并非都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无论成功与否,信心是绝对不能失去的。我们不但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也要有信心。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沒信心的人,他的人生境况通常都好不到哪里去。哀莫大于心死,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对什么都失去信心的人,是更会让别人对他失去信心的。有信心,不可能的事会转化为可能;没信心,再有可能的事也变成了不可能。自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世界顶级名校“牛津大学”的百年校训是:“哪个登上成功顶峰的人心中没有傲視群雄的霸气”;“杜克大学”的百年校训是:“沒有足够的努力就不可能敢为天下先”。一个人要想成功,第一是信心,第二是信心,第三还是信心,叫做除了必胜的信心还是必胜的信心。多谋,不蛮干、不胡来、不盲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深思熟虑,三思而行,谋划最佳方案。要运筹帷幄,同时又要善于决断。多谋的同时,必须清楚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若要取得成功,取得大的成功,必须借势借力;准确掌握时机、事机、机遇,果断决策,并实施行动,才能事办功倍获得成功。时与势就在中国,机遇就在中国,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能依靠天赋,必须勤奋,必须有毅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千古绝唱诠释了勤的重要性,勤是出路的唯一途径。
天道酬勤,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人的才能如果被惰性所支配,就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勤,勤就能逃脱人生窘境,荣获胜利宝冠。要想成功,还要有顽强的毅力,披荆斩棘,战胜困难,沒有毅力,有再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都是徒劳。名人头上闪亮的光环并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哪一个不是用毅力拼搏争取的,毅力当是勤奋所需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大度,“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而正确地欣赏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自满变得谦虚。
法国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欣赏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它能把我们心中的冰雪融化。欣赏是一种情怀,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欣赏是一种互补,俩人之间,互相发現自己的优点,会让俩人共同前进;欣赏是一种冶炼,学会欣赏别人,是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的一条捷径,让人的品位更高,在别人的眼里也会树立一种榜样;学会欣赏别人,就像是走进了一大片玫瑰林,闻着芬芳,满眼红色,学会欣赏别人,会让你走进另一个世界。善于理智地欣赏别人的人,他就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布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大智慧的像征,强者显示自信的表現;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不染。宽容是一种大度,是高尚情操的表现。宽容之中蕴含着一份做人的谦虚和真诚,蕴含着一种对他人的容纳与尊重。学会宽容,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祥。学会宽容,就能心胸开阔地生活以宽容的心态对人,以宽阔的胸怀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己,有益社会的良性循环。学会宽容,就学会了一种有益的做人责任,就学会了一种良好的做人方法。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我们每个人都应以宽容的心情把握生活,用宽容的心情回报社会。周恩来说:“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健康的金钥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四大基石,其内容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使高血压发病率降低55%,糖尿病发病率降低50%,脑卒中发病率降低75%,肿瘤的发病率降低33%。平均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第一种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是健康增值。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是健康保值。协调、管理好自我生理和心理的关系,保持身心健康就是科学把握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人生覌的基本前提。 感悟暮年,也是感悟生活,也是感悟人生。要保持健康、快乐、积极、向上,老得壮美。必须过“感悟”与“修为”这两关。古人说:人生有“三境”。一是宠辱不惊;二是“四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苦中求乐);三是“舍”与“得”都从容。要达到这“三境” ,办法就是认真读书,学养同步。善于自我修为:要淡泊寡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淡然。要做到这些必备“三德”:一是有知恩图报之德;二是有助人为乐之德;三是有与人为善之德。由此可见人生需要阅历,需要悟性,更需要不断修为自己。
天命无法轮回,老年感悟,读懂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旅程,洞察世事,感悟自己,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一切美好的东西就会呈現在我们面前。
人生无需过于执着,尽人事安天命而已。迭择了,努力了,坚持了,走过了,问心无愧就好。至于结果怎样,其实并不重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这才是人生应有态度。
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走过的路长了,遇見的人多了,不经意间发現: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