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耐嚼
——读吴修亮诗《棋山观感》
吴熙禄
今天,吴花园村修亮托人捎来他写的四十余首诗,“说明”中一再表白他的作品“拿不出门”,让我先我看看。
吴修亮,吴伯箫的近亲属,颇有文采,爷们也是知音。他作为“吴伯箫文化”的守护者和《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的理事,是本村与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人之一。基于此,不用看,我就认为他的作品差不了,为人低调罢了。
果然,第一首诗《棋山观感》,就把我镇住了——
“一盘棋,下了数千年/ 一个故事,让雪蓑永留世间/ 斧柄已烂,唯‘玄之又玄’碑高悬/ 绿树,遮住了昔日烽火/ 薄云,迎接农舍炊烟/ 众仙聚后宫,佑一方平安/ 靴子石上,仰望岱岳,远眺巍巍昆仑山!”——如此手笔还言“拿不出门”?!
我是地地道道的棋山人,魂系古峰,网名自诩“棋山风景”,数年前,也写了几首有关棋山的诗,然文白词浅,两相对比,意境差了许多。品味此诗,我联想起李白的压卷词作《忆秦娥.萧声咽》,其中的“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意境博大,雄浑悠远!修亮的这首诗,似粘仙气,有类似意象!诗中串联“棋山柯烂”、“雪蓑遗迹”、“红色记忆”和“换了人间”的圣地亮点,精巧聚焦,统摄山魂!结尾,更上一层楼:立足脚下,观感插翅,放飞三山五岳,气象万千……
意境的展示归功于文笔构思的巧妙。小令大魂,无技巧不可成奇文!此诗以两个“一”字括囊了“莱芜八景”之一“棋山柯烂”故事和“雪蓑道人”的仙踪;“绿树”实景虚化,透示红色记忆,“薄云”千载悠悠,牵手“人间烟火”,演绎“一方水土”中的一代代民生故事。炊烟、香火缭绕,弥漫“玄之又玄”道教真谛,朦胧亦清晰地记录下“棋岩洞真观”的前世今生!一首小诗,凝结千古,可称得上诸多咏棋山作品中之妙笔!
草根耐嚼,韵味悠长。
2021年2月9日于莱钢金鼎花园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