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春节的由来
文/唐元龙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流传最广的王安石的《元旦》诗,描写了春节的盛况。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就时间定义,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春节则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日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除夕和初一为高潮,元宵节为收官之日。
春节,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称“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改为“元辰”、“元日”、“元首”、“岁首”;到了唐宋元明又呼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清代,一直叫“元旦”、“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开始采用公历,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春节民俗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
春节的设立,是由古老中国的生产力决定的。数千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农业国。然而农业是要受气候影响的。每到冬天,北方冰雪盖地,是无法进行劳作的,这就成了人们的休闲期。而这时,又正是农作物的收获之后。为了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就产生了一年一度的节日,取名年节。为什么取名年节呢?那是有据可查的。请看《说文解宇.禾部》对年字的解释:“年,谷熟也…”。
所以,当时的年节,就是人们庆祝农业丰收的一种仪式。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人们的习俗、文化、信仰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传说与故事。


【作者简介】: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