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有情节,人有坎坷。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歌,音节有力,激昂奋进;
中年是一座山,顶天立地,傲視天地;
老年是一杯茶,恬淡安适,静看流年;
暮年是写真集,经验多是真经,教训是实语。在行将“熄灯”的时候,身影不在朦胧。
“戏”演完了,“观众”都走了,作为“演员”,无论是否愿意都要退场了。
人生如戏,人入戏真戏才精彩;戏如人生,戏好演员才熠熠生辉。
人生的戏虽然坎坷曲折,迷离繁杂,短暂有限,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圆,做人和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样是有規律可循的,是有規则的。从小到老,遵循規则,按规则办事,则事半功倍,则成功,则人生精彩;违反規则,则必然遭受挫折,遭受磨难,甚至失败。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在短暂的人生中,按怎样的規则去生活,去工作,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沒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也是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見,抛磚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是培养未来公民的第一所学校。
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占有比重非常大,古今中外受尊重的名人,大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素质修养、举止言谈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很多孩子的价质覌、生活方式及情感模式如同从父母身上复制的一样。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影响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是任何幼儿园、学校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美国教育家M. 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
我们必须增强家庭教育意识,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用現代教育观实施家庭教育,使我们的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赏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说白了就是学会“赞赏”孩子,“夸奖”孩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学会夸奖孩子,沒有夸奖就沒有教育”。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在一场孩子教育专题讲座上称:父母要永远对孩子说:“你真棒,因为这样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许多孩子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不佳等都与缺少鼓励有关,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孩子,而不是指责,更不是取笑。
教育必须讲辩证法,对孩子必须坚持赏识,多表场,多鼓励;但发現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能熟視无睹,听之任之;要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一个沒有受到批评和教育的孩子,容易骄傲自满,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是很难成才的。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受益终生;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覚中害你一辈子。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证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了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有一次,当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认为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意外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必须把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而且常抓不懈。应该做的事要求他们必须做;不该做的事绝对不能做,放任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不珍惜。不能战胜自己,沒有自控能力的人,迟早要摔跤,至少不会有大的作为,大的成功。
要确立目标不做无舵船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人物,在总的目标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目标。有了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才能激励斗志,开发潜能和指导具体行动。人不能没有目标地活着,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活、奋斗的才有依托有意义,才乐于做自己应该做和能做的事。不断从一个小目标,走向大目标,获得大的成功,有大的作为。无目标的行驶,即使费力、费劲、也不一定能到达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