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到腊月每天都是忙。杀猪宰羊,碾米磨面,烧酒做豆腐,蒸馒头煮肉灌肠。

记得煮肉灌肠也许是腊月里最后一道忙了,也是一家人最欢心和解馋的日子。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每年都要杀一头猪,宰鸡宰鸭是配搭,可有可无。人们在杀大猪之前或者开春就买上一头小猪仔顶卷,一是作为来年的年猪,二是因为养猪积肥是要记工分儿的,一般庄户人家都不会不养猪。少富裕的户能喂猪一些口粮,就能养一头又肥又大足有二百来斤的猪,顶工分儿也多,人多的也能养一头大猪,靠的就是人多泔水多,脏(粪便)多。人少的一年养头猪就靠着清汤寡水的泔水和吃脏喂草瞎滴溜(让猪苟延活着),一年养个百八十斤又瘦又小的猪,到头来杀了肘子猪头杂子什么都有也能过个好年。可是,一般人家是没有条件完全共享整头猪的,有的在年集上卖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猪头肘子有的也要卖掉,最后剩下的才是全家享用肉。大集上再用卖肉的钱换回过年所需的其它东西,比如孩子的新衣服鞭炮,男人的旱烟,老婆的围巾,瓜子糖,水果等。

最后一个年集,一切年货都备好了便开始下锅煮肉,把剩下的猪尾巴猪蹄子连同灌肠煮上一锅。煮肉灌肠前,先是把肉洗净下锅开个滚,捞出换水放进大铁锅里,再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盐,灶堂里架起平日里赞下的劈柴,大火舔着锅底,上边在肉的夹缝里沸腾着油泡,扑鼻的香味和炊烟缭绕满院,弥漫着空气。人们闻到香味就知道谁家在煮肉了。

不错的哥们朋友,闻着香味猫着腰进院一声,“真香啊,煮肉哩?”主人撩着一双油乎乎的手笑脸说:“就你猫鼻子,来,我正愁装不好灌肠里,没事就给我打手装肠子吧,一会儿咱们喝点。”“看看,我不来你不是一样装吗?想吃你块肉也不叫白吃,你真是我哥。”来人边说边笑的免起袖子就开始动手灌起肠子来。

忙乎半天,用筷子把肉方子表皮一插,哧溜进去熟了,捞出肉来抹上甜面酱,那醬红的肉方子晾正放进瓦瓮了。捞出肉来装好的肠子又下锅了,灶堂里的劈柴火减小,肠子慢慢闷在锅里,不时用针扎眼放放气。在这个节骨眼,哥俩拿出烧酒一人倒上半碗,撕一碗柴骨肉,好吃肉的干脆就用筷子插一块肉方子举在手里,咬一口肉喝一口酒。那串客有的特好吃肉,吃了一块肉方子感觉不解馋,又不好意思在插一块肉方子吃,就在大锅里盛一碗腥汤子喝。主人看见就说:“不行就再来一块肉吃?”客人也知道主人的虚情假意,也变下着台阶说:“俺好喝这个。”便举杯哥俩儿连干两杯起身笑笑说,“赶明俺家煮肉,你没事也要给我帮忙啊。”实际也是为了再还人家人情,主人高兴回答:“行,明天咱哥俩再喝点,尝尝你的好酒。”

主客散摊,灌肠还在大锅里闷着,有的爆出皮来,便从锅里捞进碗里,爱吃的就趁着热乎乎的吃起来。孩子大人,一年全凭煮肉这一天解个馋,就在伙房里围了一圈,爱吃肥的就插块肉方吃,不爱吃肥的就拿块骨头啃,手上流油,嘴上流油,这一天算是解了一年的馋。

作者简介:李占民,笔名凌子。中国诗歌网诗人,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无极县通联工作站长,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无极作家协会理事,无极县诗词协会会员,无极朗诵协会理事。在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上千首诗歌、散文。

王杏莲简历:石家庄人,中国纺织大学毕业。中国朗声社会员;朗声社石家庄墨海分社会员;河北知青艺术团团员,热爱朗诵、唱歌,经常活跃在电视台、社区、敬老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公益活动,温暖他人,提升自己,愿人生更有意义,愿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