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黄牛奇情
黄学友/文
郑屠夫光着脊背弓着腰,在院子中央毒太阳下的一块粗粝的磨石上“霍霍霍”地磨着宰牛刀。阳光像烧热的烙铁贴在他的身上,让他那紫红的脸上很快就滴下了大颗的汗珠。那头将要被杀的老黄牛,早已被绑牢了四蹄,放倒在一旁。它那恐惧的两只眸子里流出了两行绝望的泪水。一头同样皮毛透黄的小牛犊,惊恐不安地围着老黄牛打转,无疑它是老黄牛的孩子。小牛犊显然已知道了母亲的生命将走到尽头,它在为母亲的命运焦虑和担忧。
郑屠夫很珍惜自己的宰牛刀,他知道怎样去掉刀上的绣迹,知道怎样让刀变的锋利无比。绑好老黄牛后,他从墙根搬出一块粗砺的磨石放在院子中央,又端来一盆清水,一只手把清水洒在磨石上一些,开始弯下腰霍霍磨起刀来。每到宰牛前,他都用同样的姿势磨宰牛刀,他觉得磨刀的过程是一种体验收获的享受。他愿意把腰弯的很低,让目光与刀短距离相接。听到霍霍的磨刀声,他的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和激动。他利用手中的这把刀子不知宰杀了多少牛,他干的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营生。磨刀是他杀牛的前奏,听到磨刀声,他就像军人听到了军号声,就像工人听到了隆隆的机器声,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心里就充满了自信。他认为刀子已经磨到了理想的火候,于是就停了下来,直起腰板,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然后把刀放进水盆,让清水冲刷掉上面的磨泥和锈迹,开始测试刀刃的锋利程度。刀磨的是否锋利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用手指去感受。他用右手大拇指指肚“蹭”了几下刀刃,确信刀子已锋利无比。
不知什么时候,小牛犊来到了郑屠夫的身边,它用乞求的目光望着他,想让他放过自己的母亲,它的目光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期望,流露出了一种信念和力量。他迎着它的目光,只是短暂的心悸,很快的就平静了下来。他并没有为它的目光所动。他见过牛死前的多种目光,哀求的、愤怒的、绝望的、恐惧的,这些目光都没有让他动摇过,更不用说眼前这头乳臭未干的小牛犊。他回了小牛犊一个凶狠的目光,并把锋利的宰牛刀在它的眼前晃了晃。小牛犊昂起头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吼叫。
郑屠夫把宰牛刀重新放到磨石上,回宰牛房取其他东西。等他回来时,刀子已没了踪影。他觉得十分奇怪,就到处找。很快他发现那刀子已被小牛犊叼在了嘴里。他像意识到了什么,想把那把刀从小牛犊的嘴里抢回来,但为时已晚,小牛犊已把刀子吞进了肚里。
那头被绑的老黄牛,看到小牛犊的举动,也想挣扎着站起来阻拦,但终未成功。他开始朝着小牛犊呼唤,那是亲情的呼唤,生命的呼唤。小牛犊跑到老黄牛的身边跪倒,用头去抚老牛的皮毛,老黄牛也伸出舌头去舔小牛犊的头。
郑屠夫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陡升心寒。他不认为这是母子两头牛的悲哀,而是自己命运的不祥之兆。他在慌乱和不安中,给那头老黄牛解了绑。两头牛相拥,脖颈相交,相互抚慰。
小牛犊并没有因吞刀而死去。大难不死的它几乎天天都离不开老黄牛,母子俩更加亲近。
郑屠夫再拿起宰牛刀时,双手就无端的颤抖,怎么也不听使唤。他已意识到自己的屠宰生涯已走到了尽头。他把所有的屠宰用具全都卖掉,开始以种田为生。他把大小两头牛留在了身边,让它们帮着自己拉车耕地。两头牛并没有记恨他,也没有复仇的意图。这样的日子过了并没多长时间,不幸又降临到了老黄牛的身上。
一次老黄牛和小牛犊跟郑屠夫出坡,在回来的路上,路过一陡壁悬崖时,老黄牛不慎失足坠崖,气绝身亡,小牛犊站在悬崖上发出了让人撕心裂肺的叫声。郑屠夫把老黄牛埋在了一片山坡上,然后要带着小牛犊回家。可小牛犊流着泪趴在老黄牛的坟前,怎么也不肯离去。他理解小牛犊的心情,于是从家中用口袋给小牛犊背来了饲料,小牛犊却不肯吃。小牛犊一天天瘦下去。当郑屠夫再次来到时,见它已死在老黄牛的坟前。
站在小牛犊的尸体旁,郑屠夫再次想到了小牛犊吞吃了锋利的刀子后怎么没有死。他找人来把牛腹刨开,见那把刀子被厚厚的粘膜包裹着,静静地躺在它的胃与腹之间。郑屠夫想:好一个情字,最终还是它让小牛犊走上了不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