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王杰 第三十集
爱情之花

文/三木秉凤先生

赵英玲1959年6月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而王杰于1961年8月应征入伍,所以1960年对于王杰与赵英玲而言,是这对恋人在学习、劳动、生活及共同交流中最为充实、最为最幸福、最为甜美的一年!茫茫人海中因为有了爱情而变得生机勃勃,孤独生命中因为有了爱情而魅力四射,这是灵魂与欲望的碰撞,这是幸福与缘分的共享,这是情感与身心的交融。然而1960年又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最重严的一年,为了支援饥荒灾区,王杰与赵英玲共同响应学校号召,他们坚持每天节食,省出一个馍馍支援灾区人民。
1960年早春,金乡县委县政府安排金乡一中全体师生去马庙公社白洼林植树。这天,大家早上五点开始吃饭,接着各班吹起哨子在大操场集合,然后以班为单位带着铁锨、铁镐并扛着红旗列队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有唱有跳,似乎早已习惯了校外劳动。到达白洼林场后,同学们马上投入到紧张地劳动之中,当时属于早春时节,林场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而王杰所在班,女同学居多,很多同学用铁锨挖坑,一锨铲下去,几乎挖不出多少冻土,全班同学都明白,这样下去,很难完成今天的植树任务!正在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时,王杰自告奋勇,自愿承担起刨除冻土的任务,只见王杰抡起铁稿用力刨开冻土,为大家在前面开路,冻土刨开后,下面的软土用铁锨就能挖坑了,这样十二级五班从打开冻土,到挖坑栽树,再到浇水回填新土,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下午五点结束时,大家才发现王杰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塌透了,他头发如浸,犹如大雨淋过一样。这一切,赵英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黄昏时学校完成任务开始返回了,赵英玲找到王杰说:“我看你呢,干活就是不要命!你们班就你一个人冲在最前面刨冻土!也不知道累!”王杰笑着说:“俺班里几乎全是女生,这铁镐她们根本抡不动!你看我呢,腰大膀圆的,还真是越干越有劲!”
1960年5月,金乡一中初中部十一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学校只安排十二级与十三级的师生去城关公社周庄村帮助农民插秧。周庄村北有一条大河,村里育好的秧苗都在河北的地里,运秧苗的同学先去北岸拔上秧苗后再坐小船运到南岸。赵英玲站在岸上,远远地看见运苗的小船上,其它同学手中都是抱着一捆秧苗,而王杰立站在船头,手里提着三捆秧苗!赵英玲就向王杰挥挥手表示鼓励。在农村,插秧属于简单劳动,没有什么技巧在里面,社员们一教便会。在一大片水田里,学生们一只手握着一把秧苗,然后弯下腰来向后倒着走,另一只手将其中一束秧苗插入水底的泥土里。插秧劳动中大家须脱掉鞋子,双脚踏入泥水中,顺着垄丘依次向后插秧倒走,这样同学们的身体就在水田中起起伏伏的。人们一边劳动,一边交流,整个插秧现场,人声鼎沸,欢歌笑语。王杰与赵英玲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总能在忙忙碌碌的人群中准确找到对方的位置,因为王杰是班里的排头兵,插秧总是走在最前沿。当王杰偶尔看到赵英玲正在远处遥望时,就迅速挥动着手中的秧苗,互相打着招呼,即使各自忙碌,似乎也能彼此感知!每一瞬间的遥望凝视,赵英玲心中总是涌出一股暖流,接着化成了无穷的力量,令她自然而然地加快了插秧速度,向前追赶。为了纪念这次与王杰共同插秧而度过的美好时光,赵英玲特地为王杰“量身定做”了一首长歌,永远珍藏在了自己的身边,全文如下:“光阴岁月流,年少流失莫回头,但当年的故事珍藏留,水悠悠,船悠悠,旭日东升照船头,倒插水影岸杨柳,一捆捆翠绿的秧苗,随人渡河不离手。腰弯月亮不抬头,王杰插秧从不在别人后,汗水随着插秧流,完成任务不顾休息连忙帮落后。船悠悠,水悠悠,夕阳西下漾船头,山青水绿河锦绣。轻风吹发耳温柔,目光视线互相投,二同感受在船里头。水在流,船在悠,舵手的白衫汗湿透。后浪推船奔向前岸走,美好的时光梦中漂流。漂流的水流在船头,王杰的故事永远珍藏留。”
1960年6月,根据上级安排金乡一中师生去相对遥远的相里公社(现为鱼台县清河镇)帮助社员麦收,当时金乡县与鱼台县是同一个县,还没分开。6月2日,同学们从县木业社拉了多辆木轮地排车,每个小组两辆,五点起床吃饭后大家操场集合,然后浩浩荡荡往相里公社出发。当地社员在大广场四周摆满了茶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地社员也编入了各个班级中,他们共同劳动。当时,十二级被分配到相里公社最东北角的车楼村,这个村子离微山湖仅有五百米。王杰割麦都是领头,别人割三垅他割四垅,同学们白天割麦子,晚上还要摸黑将麦子扎捆运出,没白没黑地干,非常辛苦!为了纪念这次劳动,王杰给同学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微山湖畔运河旁,同学车楼割麦忙,鼓足干劲争上游,争取早日粮归仓,感谢党的政策好,农民心中喜洋洋。在车楼村王杰班帮助麦收近两个星期,因为王杰与赵英玲不在同村里劳动,两人没有机会见面。但圆满完成任务后在返校途中,王杰与赵英玲竟然不期而遇了,赵英玲疼爱地说:“王杰哥,两周不见,你都晒黑了!”王杰诙谐地笑笑:“小赵,黑中透亮,才是英雄本色!”赵英玲听着,心里也乐开了花。
1960年秋天,金乡一中组织全体师生去高河店深翻土地,在这次劳动中王杰表现地非常突出,最后王杰班各小组评比时,班主任张子骥老师说:“王杰带领的小组活干得最好,不仅地翻得深,土耙得细,而且得到了领工社员的表扬!”最终学校的流动红旗授予了王杰劳动小组。同在劳动现场的赵英玲见状非常高兴,她给王杰写了一首诗歌以表敬佩,全文如下:“绳紧弯腰低下头,水滴衣湿透,艰难困苦都不怕,愿做革命老黄牛。”
中学时代的王杰与赵英玲就这样在劳动中互助,在学习上共勉,在生活中相牵,在情感上互依,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诠释着爱情的纯洁高尚与美仑美奂。也许很多人在问,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自古以来从未有人真正完美地回答过它!因为爱情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境而随,可以说真正的爱情体验总是一人如一花,百人似花园。但我们从英雄王杰的校园之恋中,似乎捕捉到了某种超越物质的东西自然而然地隐藏其中,这让爱情变得纯真浪漫而又超凡脱俗。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应是前姻今缘的相续,也是精神频谱频率的趋同共鸣,又是思维导波的同频共振,更是灵犀传感的互动相应!真正的爱情是彼此促进,真正的爱情是双双承诺,真正的爱情是彼此相守,真正的爱情是相互激励,真正的爱情是遥遥相望而又相互牵挂,真正的爱情是相互依偎中慢慢老去。在王杰与赵英玲的爱情里,两人从情窦初开到校园之恋,从投笔从戎到两地鸿书,再到王杰牺牲后赵英玲的孤生守望,作为一个普通女人,赵英玲为我们诠释着真正爱情的高尚、美好、纯洁与浪漫!爱情也许源于一见钟情,也许萌于日久生情,但不管是瞬间的情动还是长久相守,一切超越物质基础的情感缘分永远会让灵魂之藤缠绵无绝,因为真爱触动到了灵魂的本质,才能爆发出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公司
作者/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木秉凤杯”第十四届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3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 30元。
鼓励奖60名,奖金15元。投稿处:
一号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邮箱:1628586637@qq.com
二号主编:枫林
微信:2858779090邮箱:2858779090@qq.com
三号主编:花飞雪
邮箱:616792237@qq.com微信:j616792237
四号主编:张妹牛
微信:N13409700556邮箱:hygh2017@126.com
五号主编:菩提树
微信wxid_bpez10z0r4wv22邮箱:867238991@qq.com
本平台公平,公正,信守承诺!
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稿参赛!大奖等您拿!!!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