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靠义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靠以利。
什么是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
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大义面前连死都不怕,更不会贪利避祸。
在当代社会中,义利观常表现于商业中的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现象。良好的义利观,通常以重义轻利为基础,为社会普遍群众创造价值,汲取较少的物质财富;而歪曲的义利观,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甚至忽视道德,践踏诚信等。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正确的义利观占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乃至于现在人民所推崇的做人经商的终极追求。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本原因就是非常契合中国人的义理观及义利观。
西方所谓的科学、民主说白了还是为资本服务的范畴,在中国的古代士、农、工、商排名上的工说的就是指科学。实际情况科学往往通过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垄断为少数资本者服务,大多数人要使用有科学技术的产品必须付出劳动成果,也就是货币才能得到。这本身就不能说是为人民服务的! 只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最终才完全服务于人民。西方民主更是表面冠冕堂皇,实则为资本家市场服务,为大家族服务,为垄断集团服务。
中国社会永远由义理占居核心首要位置,官只是调动一切利为大众服务的一群人或组织。现在全国的央企,国企乃至一切社会资源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时候离开这个宗旨都是不得人心的,如果为一切资本服务那注定是短命的。
中国的官永远都是和商是有界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商本身就是官的职责。自古以来,凡是从官绝对不会,也不允许自己和商有染的。这是任何为官人员的底线! 官员的待遇是由人民的纳税去提供的。
捋顺这种关系才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