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心,做田园教育
南和区三召乡北大召学校 李晨楠
正如土壤需要它的培育者,心灵需要教师。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老师是学生且必须是学生。但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那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伟大的心灵——施特劳斯
教育事业很难却也很美,我国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笃信“知行合一”,他的教育理论影响深远。李吉林老师开启了情境教育的先河,其后李庆明校长又做起了田园教育。他们的教育模式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也在读书和学习中接受着这些教育大家们的洗礼。
很荣幸自己参加了新教育组织的“星火教师成长营”为期五天的培训,在这里结识了李庆明校长,每次听李校长的讲座我都收获满满、如沐春风,下面把我的收获一一写来。

让自然成为你的师长
瞻仰万象的光辉,让自然成为你的师长。田园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但是要真正做到田园教育,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探索。
李校长教师八喻的讲座很有意思,他用几种动物把教育者应该具有的品格风趣幽默地描绘出来。能做到这么挥洒自如,语言流畅且有趣,必定是亲身经历了每一个环节的深入探索,真是令人敬佩至极。

知更鸟:神圣的信念
学校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古时,大家尊师重道,有学问的人被人敬仰。但是,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反而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很多人更多的是对物质的追逐。家长对老师充满质疑,学生们也追求出名要趁早,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想我们所有人都存在问题,社会需要反思,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反思。
李校长提到通往神圣的阶梯有三个过程:自爱、博爱、大爱。自爱是最基本的底线,但是这个概念也是消极的,自爱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伤害”。虽然这个要求是最基本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做好。新闻上有幼儿园的老师用针扎小朋友的负面消息,还有各种体罚学生的新闻,甚至前几天还有新闻报道某个学校有个学生从四楼跳下,学校竟然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发现。我们真的做到自爱了吗?我觉得我们要走得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博爱是一种积极的,一种涉及到美德的爱,我相信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很多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但是扪心自问,我们做得还不够扎实。至于大爱,这是一种最高境界,放眼望去,陶行知先生、李吉林先生他们是真真做到了这种大爱。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我们还远远达不到这种心灵境界,但是这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种渴望。只要我们前进的路上有了方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只要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无怨无悔一路拼搏,终有一天会越来越靠近这个终极目标。
特立独行的猪:知识分子的天职
萨依德说:我一直觉得知识分子扮演的应该是质疑,而不是顾问的角色。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应该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在听课的时候看到有老师评论说特立独行就真的好吗?我认为这个特立独行不是指另类,而是你知道自己在走一条正确的路,就不应该畏惧那些异样的眼光,它不是固执己见,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对于教育的认知。
李吉林老师在这方面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她提倡情境教学,主张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潜能。但是我们想想在那个年代,实施这么前卫的教学理念会受到多少艰难险阻,但是李老师做到了,她在教育界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李庆明校长还列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案例,授课的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他以理性爱国为切入口,让学生们看真实的历史资料,透过资料学生们更加理性的认识了那段历史,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

海豚:创新精神
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这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都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就是一种创新力的表现。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强调学生们要创新,那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都做到了吗?
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从内心里把学科与学科做了割裂。你看,如果有学生去问语文老师数学题,语文老师总是要思考很久,甚至有的老师会认为自己不教数学,就可以不了解数学,这就说明我们老师缺乏跨界跨学科的精神。
疫情时代,新媒体兴起,在进行新媒体培训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欠缺。有些老师就会以自己不会为借口去推辞,真的是自己不会吗?我觉得是我们缺乏创新的精神,与其把新的技术看做洪水猛兽,不如把它们拿来当成自己的盔甲。
狐狸与刺猬:学识的积累
李校长把狐狸和刺猬放在一起,狐狸代表了“博”,刺猬代表“专”。作为教师我们要专心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有一颗专一不二,甚至“钻牛角尖”的精神。但是同时,我们又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除了专业阅读,还要做到文史哲的阅读。
我觉得李校长列举的课例《风筝》很有趣,通过老师准备这一课的过程就能体会这个老师一定是博览群书的,他不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浅显知识,而是去深入挖掘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候的一切背景。透过历史看本质,整篇课文就活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在听这个课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感动的,同时也是内疚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研究过课文。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去尝试,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猫头鹰:思想者的气质
猫头鹰在这里代表了相关的哲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渐渐地体会到哲学的魅力。我发现很多教育大家都热衷于读哲学,最初我认为哲学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听了这么多的讲座以后,我发现哲学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和教育。将哲学和教育融合一定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激发了我探寻哲学的脚步和热情。

蚂蚁:田野的智慧
蚂蚁是很小的一种生物,但是它确实充满智慧的。你看,他们每天默默地耕耘,在田野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品。我们教师不也像这些小蚂蚁一样,默默地奋斗在我们的教育岗位上。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心扎下来,用心去感受教育的魅力和能量,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田野艺术。

灵之舞——教师的成长阶梯与路径
下午场的讲座依旧很精彩,李校长以一个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篇。虽然故事讲述的是一段师范生的成长历程,但是这个故事更多映射出来的是李庆明校长当初为教育事业的付出。他到处寻找教学用具,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得争取宝贵的资源。当他把钢琴带进校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脸是多么的灿烂呀。
我们看到李校长在指导那些“小老师”们的时候是多么的上心,一遍讲得不好,再来第二遍,一遍又一遍地磨课。最后还是不满意,那就自己上阵。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老师,当大家在离别的聚会上发表自己对李校长的不舍之情时,我们能感受到到这是真心不舍的情感,那一颗颗泪水是对学校的不舍、对校长的不舍、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这群在屏幕前听课的老师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教育情怀。
教师的发展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要由技进道,就像庖丁解牛。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慢慢探究自己的成长之路,从教书匠到能工巧匠到教育专家,最后有可能成为教育大家。当然,经历这些过程是需要职业规划的,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应该逼自己一把,我一次一次地想去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总是一次次地拖拖拉拉,看来,最近我很有必要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好好整理一下。

文化研修,凝练生命菁华
透过讲座,我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多去聆听大家的经验,多去读书,多去交流。很庆幸,自己这半年一直跟随一些读书团体进行阅读。阅读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在阅读中,我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欠缺,读的书越多越感觉自己是匮乏的。不过,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我也一直在给自己鼓劲,让自己尽可能多地去参加各种培训,增长自己的见识。每听一次讲座,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就能更进一步。

最后,我想致敬李吉林老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一个在教育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曾经从坎坷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我们现在的资源这么丰富,我们有那么多教育大家为我们铺路,我们享有这么好的教育环境。多么好的教育氛围呀,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教育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不断奉献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奋力行之,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