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巍巍的大山》
——赞人民英雄钟南山
作者:郭玉才
出身医生世家
从小耳濡目染
胸怀鸿鹄之志
登上医学之巅
虽然八十有四
依旧气宇昂轩
他就是
医学界的领军人物
中科院的院士
——钟南山
他的人生
是一本传奇的故事
绝非空穴来风
纸上笑谈
身怀多种技艺
网上早已流传
曾荣获
全运会十项全能冠军
为报效祖国
练就了一身铁腰板
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
在国家危难之际
他总是挺身而出
在疫情传播之际
他总是冲锋在前
多少枚功勋章
熠熠生辉
让世人为之敬仰
他却把自己当公仆
躬耕在田园
崇高的医德
抨击了见钱眼开的
邪气歪风
“三个一样”
堪称医疗界的典范
他有科学家的缜密
明察秋毫
审时度势
他有大将的风度
横刀立马
忠义双全
他有大帅的胆略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他有战士的勇敢
枪林弹雨
一往无前
曾记否
当年非典时
疫情蔓延
谣言四起
人心惶惶
难控局面
是他
力排众议
解惑释疑
拿出了最佳方案
妙手回春医病患
打了一场
漂亮的歼灭战
沧海横流
方显英雄本色
乌云压顶
更觉阳光灿烂
第一次
让我们见识了
最酷的男神
十七年后的今天
一位八十四岁老人
又进入了人们视线
迟暮之年
本该待在家里
坐享清福
颐养天年
然而
面对武汉严峻的疫情
他夜不能寐
寝食难安
将生死置之度外
挂帅印
再出征
日夜兼程
毅然决然的
来到了武汉
他的及时出现
象启明的星辰
给疫区指明了
抗疫的方向
让群众
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那低沉沙哑的嗓音
是发自内心的
关切和呐喊
他那饱含深情的泪水
是忧国爱民的生动体现
他那果敢刚毅的眼神
让疫区人们无所畏惧
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出门要带口罩
他叮嘱再三
建议果断封城
避免了人员外出
交叉感染
万人空巷
自我保护
毛主席人民战争的
战略战术
又在三镇重演
他再次成为
国民崇拜的偶像
举国敬佩的暖男
他是
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
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
死神因他望而却步
疫区从此有了靠山
长城上的一块基石
不可撼动
民族的钢铁脊梁
宁折不弯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忠义南山
《人民日报》
曾这样高度评价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
有院士的专业
有战士的勇猛
更有国士的担当
广大群众
也给他点了
无数个大大的赞
夸他是
深明大义
勇于担当
居功至伟
品德高尚
功德无量
国士无双
铁肩担道义
妙手除医患
悬壶济世
忠心赤胆
民心动荡
他是定海神针
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他是巍巍大山
为群众
遮风挡雨
驱邪避寒
今年过年
有句流行语
叫做
宅在家里别动
钟南山让动再动
可见
对钟老充分信任
已经到了言听计从
奉若神明
战鼓声声催人急
金戈铁马战犹酣
日夜征战
使他身心疲惫
废寝忘食
使他憔悴又添
但他却
心比钢硬
志比铁坚
人们不仅要问
难道他是
特殊材料铸成的
非也
重压之下
是根铁也会弯曲
不断磨损
是块钢也会变形
更何况他已是
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
血肉之躯
怎能够经得
风霜雨雪
无休止的摧残
这一桩桩
这一幕幕
让国人看了
怎能不心疼
怎能不心酸
他的业绩
让多少小鲜肉愧疚
他的功勋
让多少所谓的网红汗颜
他是一棵南山苍松
不畏风吹雨打
他是一只搏击的雄鹰
振翅傲游苍穹
纸船明烛照天烧
感天动地鬼神惊
“三山”镇妖成美谈
壮举青史留美名
在国运昌盛的年代
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在振兴中华的当下
他是中华民族的精英
待到云开雾散时
全国人民
定手持鲜花
去迎接凯旋而归的
民族英雄。
注:
三个一样: 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 一样的热情耐心; 一样的无微不至; 一样的负责到底。
三山: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