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柿»
文/田志顺
家居武陵,山水丰盈。房前屋后,田野山岗柿子树疯长。光溜的杆,粗厚的叶,硕大的冠。高数丈,宽数围,独木成林成景、成片成岭,高低错落有致,顺山就势起伏。夏挡荫,秋挂金,风韵十足,给人温暖,振奋和向往。
秋天来了,挂满枝头红通通的柿子,舞动成熟的魅力,一嘟噜、一疙瘩、一串串,玛瑙一样,红似火,灿如霞,金光闪闪,摇曳生姿。远观,火树金花;近视,灯笼高挂,这是武陵山水画中亮丽的风景。

任你随便走到柿子树下,摘几个熟透的柿子,真是又脆又甜。只有家乡人才体会到那份甘甜。
柿子虽然红了,但仍然很涩,如果你不知道,摘一个啃一口,涩得舌头伸不出来。
勤劳智慧的家乡人靠山吃山,发明了柿子去涩的好办法,把柿子摘下来或水煮或晒干,用柿子换油盐钱,让贫穷的日子变得又红又甜,有声有色。
传统的煮柿子是用水煮,先把从树上摘来的柿子挑选好。柿子绝对不能摔坏,或者有破损虫眼,专拣个大光滑鲜亮的。

柿子选好了,开始放进锅中去煮。我看到妈妈,先把大铁锅加上水,点火烧到四五十度后,把柿子轻轻倒进去,用勺子捅捅,盖上锅盖去睡觉。等到第二天早上,妈妈又把柿子捞出来,放在竹筐里滤干水。到晚上再烧水,再把柿子倒进去,早上照样捞出来滤水。五天以后,柿子软烘不涩了。吃一口,像吃了蜜一样。每每妈妈看我吃煮柿子时的傻样,脸上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聪明的土家人又发明了用酒漤柿子。还是把个大无伤没虫咬的柿子选出来,倒上半碗高度白酒,把柿子在酒碗里打个滚,再捞出来,放进塑料袋,装满了扎紧袋口,置于阴凉处。不过五六天,柿子就可以吃了,咬一口,真是又脆又甜,又鲜又好看。

涩味去掉后,装进大箩筐,上面用竹筛蓝覆盖,桃到集市上准能买个好价钱。因为太鲜太甜了,像刚从树上摘的一样。
有的用刀削皮,在太阳下晒干,十天半月后生柿子变成了薄纸片,咬一口软糯清甜,香透肺腑,可以存放到过年时待客,真是难得的佳品。
无论煮柿干柿自然红,都很甜好吃,但我还是最喜欢妈妈的水煮柿子,因为那里有更多的乡情和母爱!

大山养育了我们,伴我成长,在一茬又一茬的酸甜苦涩中,当年柿树下的青涩少年如今走到了人生的秋季,颜色由青变红,味道从涩变甜,家乡不知不觉变成了故乡。我离开装不下肉身的家乡,到盛不下灵魂的异乡之间漂泊流浪,不知不觉四十多年过去了。柿子的味道变成了乡愁的味道,正如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再也听不见慈母的呼唤和沾有牛屎味的乡音。唉……
柿子红了枝头,燃了山岗,漫山遍野嫣红姹紫在梦中激荡,那是乡间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轻轻剥开薄如轻纱的皮,吃上一口,甜汁四溢,绕舌一生。那味道悠悠绵绵触摸我疲惫的心,蜿蜒成一条回乡的路。在家乡淳朴的村庄掀开火红的思念,那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依稀,笑声在红柿树下绽放。亲情乡情和爱情汇成嫣红的记忆,散发着红柿子般的香甜,那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时光易逝,青春难留。把甜蜜的希冀折叠成温暖的期待,让红柿的绚丽永远盛放在心头,让绯红的往事永远在生命里风姿绰约。


作者简介:田志顺,湖南诗歌协会会员,湖南作协教师协会会员,精通英语和日语,高级教师。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团结报等各种刊物网站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参加全国诗歌散文大赛多次获奖,多篇文章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