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72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154期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山 路
铁裕
山高必然路弯,山陡必然路滑,山深必然路幽。山如果连绵起伏,前方依然是弯弯曲曲的路。
山路弯弯,多像爷爷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纵横在阡陌之间;
山路曲曲,多像父亲心灵中那挥之不去的痛苦,漫溢在老河中;
山路坎坎,仿佛承载着我那故乡的父老乡亲,一代又一代的洇渡。
山路弯弯,从这头连着那头。这头曾经有过我童年的梦想,延伸着我的憧憬与期盼;那头是一座座宽厚、雄浑的山野。在山野下面,有着外婆的慈祥、善良,有着外婆行医、布泽的黄泥小屋。
山路弯弯,路旁除了茵茵的绿草,就是高高的树。我那美丽而古朴的故乡八仙营啊,就在那老河的拐弯处。
山路弯弯,延伸着希望,也延伸着远方。那遥远的远方啊,听说有美丽的天堂,天堂里尽是些善良的住户。
山路弯弯,那历经岁月的磨难与沧桑,沉淀了山里人的期盼和幸福。

行走于山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曲忽直,忽平忽坎,忽宽忽窄。也许是由于历经磨难和逆境,或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我极喜欢爬山,而且喜欢爬大山、高山、深山,更喜欢走那弯曲、蜿蜒、平仄的山路。
如果没有弯弯的山路,哪能爬上巍峨的顶峰,望那峭壁生辉处;
如果没有弯弯的山路,又怎能领略那群山纵横、孤峰兀立;又怎能看到江流澎湃、繁茂苍劲的大树;
如果没有弯弯的山路,又怎能看到满山蓊郁荫翳,那湛蓝辽阔的天空,还有那雅致盎然的淡墨山水画,那浓浓欲滴的嵯峨黛绿。
行走于山路,过了一弯又是一弯;走了一程又是一程;走了一段还有一段。虽然山路错综复杂,但却是弯弯相连,程程相接,段段相扣。总使人想往前走,总想领略上面的风光,总想将心情在这山野间好好地放牧。

刘长卿不是说: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是啊,行走在弯弯的路上,真使人感到亲切而又舒服。
每拐一弯,又是一景;
每走一程,又换一幅;
每走一段,又有新奇;
每过一坳,又有山路。
虽是来来回回,弯弯转转,曲曲折折,但景色各异,绝没有重复,更无雷同。因此,看了一景还想看一景。于是:
为了欣赏新的景色,使人契而不舍;
为了获得新的意象,使人不畏艰难;
为了达到新的境界,使人力求上进。更多的时候,是在把人生顿悟。
有人说: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
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
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
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
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
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
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
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行走于山路,有时虽觉心惊、骇怕,但行之使人回肠荡气,千回百转,犹如在吟咏一首悠扬、婉转,却又充满着豪情壮志的抒情诗。人则成了诗的语言,诗的主题。越往上,越有一种超脱私心杂念,荡涤满腹忧郁之感,似乎达到了一种无为、无欲、无我、清新、自然的境界。
倘若举目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感情奔涌,灵感频至。特别是登上顶峰,使人仿佛化作一只苍鹰,当顶凌空、正欲扶摇直上。那气势,让人惊叹;那景观,使人惊呼。
然而回望来路,则是这段翠薇遮掩,那段杂草覆盖;这弯乱石突兀,那弯碎砂铺垫;这里是大树挺拔,那里是花草相映;这里雾气缭绕,那方日光高照;这里树小草稀,那里云蒸霞蔚。行于山路,不觉使人顿悟、深思:人生之路,不也像行走于山路吗?那些行于平坦、宽敞大道的人,虽觉得平稳、舒适、安全,但怎有行于此山路富有色彩、韵味,又怎能领略到此奇风异景,怎会使自己的灵魂达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要想读懂人生的解数,还是先去走一回弯弯的山路。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