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书协换届,有人拉出朱复戡,请他来站台背书搏流量。但真正了解者恐怕不多。朱复戡何许人也?其人天资超群,少年出名;其作古奥、拙朴,常人难懂。今仅以浮名功利之俗眼,来看看朱复戡先生有多牛。
朱复戡1902年出生于宁波鄞县,后迁居上海。他自幼随父习书,幼年即得书名,被吴昌硕称为神童。七岁时在上海卖春联,每对两块大洋,吴昌硕是每对四块大洋。要知道吴昌硕当时可是上海书画界领军人物。十二岁为日本船写“丰田丸”;为宁波阿育王寺题“大雄宝殿”榜书。
朱复戡少年得志,青春飞扬,其才华深得浙江三杰之一、南洋公学提调兼总理张美翊赏识,多有提携,常游走于康有为门下,与徐志摩、陆小曼私交颇深。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化消费风盛,以朱复戡之水平,又得张美翊等贤达力捧,作品售价不菲,求购者众。二十一岁时,张美翊亲为朱定润例:堂幅四尺四元,画润照书例加倍,篆刻石章每字一元。其篆刻润例甚至高于吴昌硕。
年轻的朱复戡在当时的上海滩也是得云得雨。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学习绘画回国,在上海“九华堂”看到朱复戡的字画,十分心仪,特登门拜师。见了面才知道,他以为的朱老先生,原来是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1927年朱复戡二十六岁时,即自购“斯蒂派克”轿车。流线型车体,车顶为黑色,车身为玫瑰红色,八缸,放到现在也够牛X了,当时更是上海滩独一份儿。适逢蒋介石与宋美龄大婚,因宋美龄指定要用红色车作婚车,而蒋宋两家车辆皆为黑色,故通过朋友借用朱的车作婚车。
1946年11月,张大千为朱复戡作润例,称:“大千漫游南北,数十年来,所见近代名家书画篆刻,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融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
朱复戡金石篆刻,得力于《石鼓》、诏版,朝夕临摹,由此基础再上溯三代金文,敦厚饱满,大气凝重,当代无人能及。沙孟海评价曰:“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
1950年为陈毅治印。
1961年,梅兰芳逝。朱复戡作七律诗悼念,每句皆由梅先生所演剧目化出,且格律严整,气韵通畅,堪称绝唱:
痛惜贵妃辞醉酒,(贵妃醉酒)
蓝桥魂断哭梅郎。(断桥)
花飞云散悲天女,(天女散花)
凤去巢空还羽裳。(凤还巢)
金殿利锋倾宇宙,(宇宙锋)
玉堂春梦隔幽巷。(玉堂春)
生离死诀绵绵恨,(生死恨)
从此虞姬别霸王。(霸王别姬)
如此大神级人物,而今几人识得,竟要借孙辈扬名,靠网上恶炒。文脉衰微如此,可为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