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龙沟,是武陵市龙山县一个山青水秀,流水淙淙、林木茂密、岩石千奇百怪、景色十分诱人的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快速马路,是武陵市专为打龙沟自然风景区向国内外游客开放游览而出资修建。
龙伟一家,也正是托打龙沟自然风景区对外开放之福,将位于悬崖之下,仅有一条羊肠小道的四间老屋,搬迁至柏油快速马路边,在镇、村干部们的指导下,开了一家远近闻名的《望客隆》农家乐,从武陵市北山煤矿退休赋闲的龙伟,又摇身一变成了《望客隆》农家乐名副其实的老板。
说起身材高挑、浓眉大眼、举止斯文、说话幽默的龙伟,真还有些不怎么传奇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龙伟土生土长在这个叫打龙沟的小山村,由于祖辈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家子弟,大字不识一斗的龙伟父、母也只好自顾自地种田耕地,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心疼和管教从自个身上掉下来的“多、来、咪、发、索”五个儿女,任由她们五兄妹在严寒酷暑、风霜雪雨中自生自长。
龙伟三岁那年的夏天,一场伤寒病让他人事不省,爸、妈既无钱为他求医问药,也无力给予精心照料,只好在堂屋用两根木凳摆上一个簸箕,将龙伟丢在上面,盖上一层疤上重疤的被单后听天由命。
真是福人自有天相。在一家大小不管不顾,三天三晚未进一粒米和一滴水的龙伟,竟奇迹般的活了过来,从此便健健康康地活过了古稀之年。
大难不死的龙伟,从小聪慧灵光,凡事小心慬慎。初中毕业步入社会后,当过大队团干部、公社武装民兵排排长、乡镇企业干部、市级国企干部。他的人生之路,真可叫一路春风、五彩缤纷!
凡与龙伟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都十分可以,但唯有在男人和女人那点事上有些懵懂或迷糊。
一九七三年,还在农村耕田种地的龙伟,在他妈与媒婆的一唱一和下,跟前妻吴玉花结婚两年多后,玉花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可急坏了龙伟他妈。
“龙伟,你把玉花带到公社医院去找医生瞧瞧,看看到底是啥问题,让她肚皮一点响动都没有?”龙伟妈着急上火地哆嗦道。
“啥问题?我觉得没啥问题呀!她那肚皮有没啥响动,又与我有啥关系?”龙伟没好气地顶了他妈一句。
转眼又过了几个月,他妈见玉花仍没啥动静,背着龙伟拉起老实巴交、三天不说两句话的玉花就往公社医院跑去。经妇产科医生反复、细心检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你这儿媳是个原装货,还没启过封!”
似懂非懂、将信将疑的龙伟妈,回家后竟当着龙伟和他叔叔、婶婶等一大屋人的面,将公社医院妇产科医生得出的结论原原本本地说了出去,当场把龙伟他叔叔、婶婶以及在场的所有人笑得前仰后翻、不亦乐乎。
龙伟却红着一张脸,满不在乎的回应大家:“笑啥子嘛笑,我结婚后几乎每天晩上都是挨着她睡的呀!她那肚子没有响动关我屁事!”
龙伟这一说,不禁让一屋人愰然大悟!原来,龙伟的理解是:接回的媳妇,只要每晩挨着睡一睡,自然就会生儿、育女!
据龙伟自己给他一密友讲,在他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当上大队团支部副书记后,各级党和政府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深挖洞、广积粮”的伟大号召,武陵市龙山县专门组建了三个武装民兵排。一个武装民兵排在龙山县城,负责县级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一个在龙山水库,负责水库大坝和龙山水力发电厂的安全保卫工作;还有一个就是龙伟所在的五龙公社武装民兵排,负责五龙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和稻谷等粮食生产和储备安全,必要时驰援龙山水库武装民兵排。
五龙大队民兵连连长,是五龙公社一富户之女,被誉为“五龙一枝花”的刘艳燕。刘艳燕又是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中那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强人。她见龙伟身材高挑、浓眉大眼、举止斯文、说话幽默,便千方百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龙伟当上了五龙公社武装民兵排排长,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部下。龙伟也很是争气,他将在城市知青那里借来的战士服一穿,军用皮带一扎,一支苏59式小口径步枪背在肩上,那真叫不是解放军胜似解放军,让连长刘艳燕看得双眼发直,而后又大放光芒!
每到小麦、玉米和水稻成熟季节,武装民兵排的三十六名民兵,都要白天种地,晚上执勤。每到天黑,吃罢晩饭的男、女民兵们便集中到五龙大队部,听候连长刘艳燕的分工安排。不出意外,刘连长都是将全排分为三个巡逻组,从三个不同方向出发巡逻粮食主产区。龙伟和刘艳燕便两人为伍,不分黑更半夜、道宵达旦地在粮产区巡逻、督察。
这样的安排,明眼人一看都知晓刘艳燕心里有小九九。可龙伟却全然不上心,老是巡逻就巡逻,商量工作就商量工作,行走、坐下都坚持保持一段距离,连刘艳燕的手都不可能碰一下。坐下休息时,刘艳燕总会不停地边说事情,边朝龙伟身边靠。可龙伟不但不主动迎合,反而朝着另一边越坐越开、越坐越远。
每逢下雨天,刘艳燕都会步行四、五里路去到打龙沟龙伟家里玩耍。那时的龙伟特别喜欢写日记和打油诗。每当龙伟趴在写字台上写诗或日记时,刘艳燕都会不失时机地站在龙伟后背,一边专心志致地看他写作,一边不断地隔着衣服用奶头在他肩上碰撞或摩擦。大脑聪慧灵光的龙伟,不是无知无觉,便是纹丝不动、自顾自地继续写自己的诗和日记… …
没隔多久,龙伟就听人说,刘艳燕经人介绍,与公社供销社那个油头垢面、油嘴滑舌的采购员马斌“闪婚”了。
密友看着龙伟神不守舍、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意溪落道:“怎么,别人结婚了,你不高兴,反倒落魄了?”
“哪里哪里,前几天衣服穿薄了,有点感冒。”龙伟也不痛不痒、文不对题地应答了一句。
几十年过后,龙伟和刘艳燕两家都在龙山县城的相邻小区买了新房,不时也会约上几个儿时玩伴打打小牌、喝喝小酒、摆摆老龙门阵。但凡此时,龙伟那密友总会背着风韵犹存、仍显年轻貌美的刘艳燕嘲讽龙伟几句:“那年月你要是懂点事、醒点水,她哪会跑到别人的床去睡觉?哪会将屎、尿屙进别人家的屎罐和尿罐?”
听到这话,龙伟仍然不痛不痒、不深不浅地回答密友:“都是三岁时那场伤寒惹的祸,留下了对那事不感兴趣的后遗症。”紧接着,他每次都会补上一句:“不过还好,那时要是我和她俩真成了婚,我也不可能进国企当工人、当干部,她也不可能进城当营业员,我们俩人的后代,都还在五龙那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辈辈代代地抽泥巴翻身!”
言毕,龙伟和密友都会不约而同地、眯斜着对方苦笑起来… …
作者简介:
铁城,真名余德成,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秘书学会副会长,《办公室工作》杂志总编辑。曾先后岀版纪实报告文学集《我和我的老乡们》、论文集《探索之痕》和长篇通讯文集《笔尖下的传奇》等专著三部。有诗歌、散文和小小说发表于《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贵州民族报》《重庆科技报》《红岩春秋》等报刊和《今日作家》《川渝作家》《巴渝文化网》《诗路文风》《银河系诗刊》等网络平台。
附录:
田诗范 | 我读铁城小说《后遗症》有感
《后遗症》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小说。标题《后遗症》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是啥后遗症?是什么造成的后遗症?用小说主人公龙伟的话说“都是三岁那场伤寒惹的祸,留下了对那事不感兴趣的后遗症”。其实不然,细读此文才明白,真正造成对男女那事不感兴趣后遗症的真正原因,是自小到大留给龙伟那艰难困苦,吃不饱、穿不暖,几乎被一场伤寒夺走他生存权力的农村生活!
龙伟为啥对他妈和媒婆一唱一和接回的媳妇两年多时间不理不踩?为啥对公社“一枝花”、他的顶头上司、大队民兵连长刘艳燕的主动挑逗不迎合,用“不知不觉”以应对?听说刘艳燕和供销社那个油嘴滑舌、油头垢面的采购员“闪婚”后又失魂落魄的样子?说到底,无论龙伟喜欢或不喜欢的女人,只要是农村人,他都不愿与之成婚生子。
“不过还好,那时要是我和她俩真成了婚,我也不可能进国企当工人、当干部,她也不可能进城当营业员,我们俩人的后代,都还在五龙那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辈辈代代地抽泥巴翻身!”这才是龙伟的真心话!才是他那些年对男女那事不感兴趣的真实原因!只不过,作者是不愿背上瞧不起农村、瞧不起农村女人的骂名,才将后遗症的罪名归就于“三岁时那场伤寒病”而已。
开篇中说道,打龙沟被武陵市打造成AAAA级风景旅游区后,从国企退休赋闲的龙伟又思乡心切,回老家投资办起了一家远近闻名的《望客隆》农家乐。”以一个安慰式结局,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向上的生活情趣,使文章增添了一份喜气!
另外,作者铁城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农村的生活十分熟悉,大量运用了农村的口语,俗语,使文章生动活泼,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也是该文的一大特色,如:“你这儿媳是个原装货,还没启过封!”“当场把龙伟他叔叔、婶婶以及在场的所有人笑得前仰后翻、不亦乐乎。”“笑啥子嘛笑,我结婚后几乎每天晩上都是挨着她睡的呀!
她那肚子没有响动关我屁事!”“让连长刘艳燕看得双眼发直,而后又大放光芒!”“这样的安排,明眼人一看都知晓刘艳燕心里有小九九。”“刘艳燕经人介绍,与公社供销社那个油头垢面、油嘴滑舌的采购员马斌“闪婚”了。”
这里的“原装货”“启过封”“不亦乐乎”“关我屁事”“小九九”“闪婚”都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作者简介:
田诗范,中文系毕业,中学教师,重庆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先后在《人民日报》《四川文学》《上海文学》《长江文艺》《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百花园》《短篇小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石化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国家、省地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多收入各种选刊,文摘,文萃,各种版本的中国作品年选,精选,获奖作品集,获奖作品排行榜,教材试题库。汉语教师培训教材,并被《百花园》收入《中国当代小小说百家排行榜》,近获《2018年世界华文微小说百篇排行榜》第一名,获2019《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出版有小说集,诗集,文集,长篇小说多部。
编辑:雷响玲
《世界华人文学》征稿启事
征稿时间:2021年1月14日-2020年2月28日
出版时间:2021年5月31日
征稿内容:微诗(限五首)
新诗(限三首)
散文(限一篇)
小小说(限两篇)
短篇小说(限一篇)
投稿邮箱:tougao@wclit.com
投稿方法:1. 邮件主题处模仿下边文字写上您的主题:
李建东投稿新诗三首、“短篇小说一篇”。
2. 稿件置于邮件内(不要设附件)。
3. 希望自带英语。没有英语的稿件本刊找人替您翻译,或者发表纯汉语作品。
4. 已发表过的作品必须在作品标题下注明原出版地与时间
《世界华人文学》是一份非营利性汉英双语半年纸刊,旨在用汉英双语向世界介绍汉语文学,没有稿酬,不送刊物。本刊出版后,会把目录与作者姓名上载至本网供需要者查询。需要者可自行上网购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亚马逊均会有售,大陆的可在指定地购买。
声明:本刊享有来稿再编权,来稿无论录用与否,均可自由再投他处。本刊旨在把中国文学推往世界,并不限制作者再使用其投稿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