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池塘草 可爱小池塘


醉忆那些“年”滋味
文/杨柳依依
过年就是过春节,它是中国人最看重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是一幅多彩温馨的画,是一本厚重多彩的书,是一首绵长回味的诗。“年”的滋味里有扯不断的血脉相连。
忆年是对时代的追寻。小时候大家都盼望过年,盼穿上新衣,吃好东西。记得我们家蒸馒头,都是和二叔三叔家一起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几十斤面,所以通常要蒸一天一夜。大人们发面、备馅儿、揉面,然后许多人围着桌子包,不同馅儿用不同造型,为的是容易辨识。小朋友们坐等着出锅,每出锅一次就吃一个,直到肚子滚圆才肯去睡觉。因为我是老大,我一般都坚持到最后。蒸馒头烧的多是树棍,灶里的火旺旺的,特别好烧。我就抢着干这活儿,一边烧一边唱歌,中途还跑出来看看玩玩。一锅锅馒头出锅啦,院子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那种大家庭的和睦温馨是我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画卷。

印象中炸肉圆是一阵阵“咚咚、咚咚”声,像一首首交响乐,从家家户户传出来。妈妈把一大盆肉糊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放入热油锅里。我在一旁打下手,看到丸子变成金黄色漂在油面上,就赶忙捞起。我最喜欢吃脆的那种(就是把快要熟的肉圆压扁,放在油锅边,再烙烙),这时候的肉圆酥酥的,一点也不油腻,我一口气可以吃五六个。肉圆全部炸完,我还顺便炸一些大糕,一片一片的,又香又脆,耀亮我们的眼睛,搅动我们的味蕾。炸肉圆的日子就是我最最满足的日子。

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成年后盼过年就是盼团圆盼平安。前年蒸馒头的日子里,婆婆感觉身体不适,后来查出血液上有小问题,过年前后住院半月有余。去年腊月二十几,公公骑自行车上街购物,意外摔断了腿,动手术又住院半个多月。那两个年过得都不太顺遂。今年婆婆早早就对公公说:“这个年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千万不要再给儿女们添麻烦。”考虑到他们都七十多岁了,忙年的项目能简则简。但是三大件必不可少,这是咱们大滨海的特色,即香肠、馒头和肉圆。

首先是灌香肠,五十斤新鲜猪肉走起,找最有名的师傅,用最好吃的配方,咸中带甜,甜中带香。“二分肥,八分瘦,小肠洗净套好肉。姜葱辅,日光照,上锅蒸熟真美味!”待几个小姑子全家回来,共享这样的美食,美哉快哉!接下来就是忙蒸馒头了。今年第一次不在家里蒸,我们到街上请专业人士一条龙服务。家里准备好马苋、胡萝卜和红豆三大盆馅儿(马苋馅儿是我的最爱),三四个小时就全部蒸好了。你还别说,今年的馒头既好吃又好看,细腻香甜,平时不爱吃馒头的儿子每顿要吃两个呢。

最后是炸肉圆,这个我得重点说说。我妈妈和婆婆都是厨师级别的人物。出嫁前,妈妈疼我,忙年的技术活儿什么也没教我;出嫁后,婆婆宠我,从来都是让我吃现成的。炸肉圆这些技术活儿我是眼看千遍没有手摸一遍。考虑到她们都是七十好几了,再不收徒手艺就失传了,于是我虔诚拜师。今年肉圆我来炸。这个主要就是馅儿的问题,瘦肥肉多少比例,多少葱姜,少许青头萝卜,绞肉机绞碎一点,劲道一点。肉糊绞好后开始调味,先放一些山芋粉反复和,再放盐、糖、味精和鸡蛋,多少都有一定的比例。好像也没那么难嘛,味道还不错!这可能是有遗传基因,还有耳濡目染的缘故吧。

花生瓜子也不在家里炒了。超市里瓜子有七八种口味,花生还有核桃味儿的呢!年货买买买,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爬满低柜和茶几,冰箱和冰柜也拥挤得无法形容。一件件年货,一份份平安,一桌桌饭菜,家里天天都像过年,天天散发着幸福的味道,浓得化不开,香得飘不散,醇得挡不住,只享岁月静好!过年是品尝亲情友情的盛宴,是传递幸福希望的信笺。每个人都放下一切,回到“家”这个充满爱的地方。再过几日,牛年即将翩跹而至,红春联点缀着千家万户,红灯笼点亮着朗朗乾坤,爆竹烟花将年味儿浓墨渲染……
哦,醉忆那些幸福饱满的“年”滋味,温暖了心田,妩媚了流年。愿新的一年承载着每个人的梦想,大家同频共振,期待来年的春光无限!

朱海红,女,70后,网名、笔名杨柳依依,江苏滨海作协会员,小学语文老师。她热爱生活,喜欢阅读,也喜欢用诗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感悟人生,在文字的山水里觅得一叶清丽。她多年担任学生的诗歌辅导工作,在孩子们心田播下诗文的情趣、情怀和情义。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