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庄中学
我的高中是在裴庄中学上的。
裴庄中学位于裴庄乡西南侧一二里路的最高处。学校的条件很简陋,只有七八排平房,那是我们的教室和宿舍。南边有一个土操场,操场的北边有个土台子,领导和老师训话的时候就站在这个土台子上。我们在这简陋的操场跑步,做操,锻炼身体。学校有二三十名教职员工就散住在这几排平房的各个房间里,连校长也不例外,他们各自勤勤恳恳地履行着他们各自的职责。学校的大门朝东开,从大门出去走五六十米就到了裴庄到光华的公路上了。学校门口有一个传达室,传达室的那个老人兼着学校敲钟的任务,那个铜钟就挂在树上,我们的作息上课休息吃饭都以钟声为准。
虽然裴庄中学教学条件简陋,但是声誉相当的好,几年来在高考中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这是因为裴庄中学有一批教学认真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我在裴庄中学是学文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吕全禄,他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历史和地理课的李海成老师,他和我父亲是表兄弟,他是我老姨家的孩子。这两位老师都是山西大学毕业的,他们俩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就搭班在裴庄中学教文科班,裴庄中学也是因为文科办的特别好而蜚声全县。
两位老师事业心特别的强,除了在学校恪尽职守,教好书管理好学生,每年还要帮学生从高考落榜生中招一些好学生来学校复读,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声望。我高考成绩下来了,离录取线差的几分。有一天大雨滂沱,吕全禄老师和李海成老师像落汤鸡似的来到县城我的家里,苦劝我去裴庄中学复读。我还在犹豫踌躇着,我父亲生气的教训我说:你看两个老师这么诚恳,你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所以那年我又回到裴庄中学去复读。只可惜那年在复读中间,我被临晋中学招生的老师从裴庄中学挖走。为了能顺利的离开裴庄中学,我编了一个故事,告诉吕全禄老师说由于家庭困难我必须辍学。吕全禄老师不舍得我离开,劝了我好久,看我辍学态度很坚决,他没有办法只好放我离开学校,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让我在家里别忘了复习功课,明年不要参加预选给我留一个名额直接参加高考。我们那时候参加高考前必须进行一次预选考试,只有通过了预选考试合格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我狠着心肠都残忍拒绝了,我说我再也不考虑学习高考的事情了。后来吕全禄老师知道我去临晋中学复读,在班级里痛骂了我一场,说我道德败坏。现在回头想想,到时候我真的是做的太过份了。
学校的生活很艰苦,学校食堂里提供的伙食一般早晚饭是馍馍,豆腐乳和玉米糊,中午做一个大烩菜,大部分时候主食也是馍馍,偶尔会有面条吃,每个月的伙食费我记得是七块钱。大部分同学家境都很困难,他们连这七块钱也交不起,大部分同学是从家里带馍馍,学校免费给大家用蒸屉热馍馍,每个人把馍馍用网兜装起来写上名字。带来的馍馍五花八门,纯白面的馍馍很少,大部分都是白面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的二面馍,还有高粱面和白面蒸的黑馍馍。食堂里没有桌椅板凳,我们打上饭菜三五成堆蹲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吃饭,吃完简单的饭菜,在食堂旁边的水龙头那儿把碗筷洗干净,再把碗筷拿到宿舍放起来,就去教室里头学习了。学校食堂每个月给我们改善一次伙食,每人一份蒸扣肉。班里的生活委员给我们每人发一张领蒸扣肉的票,我们每人凭票领取一份蒸扣肉。每一份蒸扣肉里有四片红白相间的扣肉,再配上一些豆腐白菜粉条,味道特别好。吃蒸扣肉的时候几乎就是我们的节日。掌握着发蒸扣肉票的生活委员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偶尔会给和他关系比较近的同学发两张蒸扣肉的票,那个人就可以吃两份蒸扣肉,让我们特别的艳羡。玉米糊糊烧的不稠不稀,把馍馍泡进去,就上简单的豆腐乳,竟也觉得美味。到现在我还很喜欢喝玉米糊糊,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
早晨早早起床洗漱,到操场跑步十分钟,听听站在土台上领导的训话,去教室上早自习半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吃早饭,然后进教室上四节课,中间有2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有时候做眼保健操,有时候做广播体操。四节课上完以后吃中午饭,中午饭后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起床后上下午课,下午课一般上两节课,剩下的两节是自习课,然后吃晚饭,晚饭之后去教室上自习,自习一直要上到十点钟左右。自习结束以后,去宿舍洗涮休息,宿舍并不是一人一床,而是人挨人睡在那种土砌的大通铺,由于住宿的学生特别多,每个人只有两指半宽的空间,刚刚能勉强铺下一床被子。我那个时候身体弱,有尿炕的毛病,经常晚上因为尿炕洇湿旁边人的被子被人责骂,第二天把被子晒出去,被子上的尿渍就像重叠的地图一样。有尿炕毛病的同学有三四个,经常被同学们取笑,说我们是画地图的。
裴庄中学有三块空地,一块在西边,一块在北边,一块在南边。北边的那块地有七八亩大小,种着胡萝卜,我经常在胡萝卜地的最西北角背书,有时候把成熟的胡萝卜拔出来吃上一两颗,也有时候在那儿看胡萝卜地里的蚂蚁跑来跑去,想着自己的心事,少年的梦想无边无垠,随着胡萝卜茫茫绿叶四面飘散。
西边的那块空地有六七亩大小,平时种着南瓜,青椒,豆角,茄子,西红柿之类的蔬菜,在我高二的时候,在这块空地上修了一个蓄水池,来解决全校师生的吃水问题,波光粼粼水池的周边就成了我们读书休闲的好去处。
操场的南边也有一块空地,那是最大的一片空地,有十来亩大小,是一片挂着红艳艳苹果的树林,那里我很少去。
我们用的厕所是那种旱厕所,老师是有专用的两个比较小的旱厕所,而我们学生用的是特别大的两个旱厕所,分的男和女。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拉的大便冻结起来,有时候高出了厕所的蹲坑,脏乎乎的让人特别不舒服。
电经常停,为了保证晚上上自习,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盏罩子灯,在罩子灯下上一晚上的自习,每个人的鼻孔底下都是黑乎乎的两道。
学校的周围是大片的农田,一年四季种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庄稼,有果树,有瓜地,有小麦,有玉米,有高粱,有谷子,有油菜。我最喜欢的是在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翻过学校的围墙,顺着学校西边一望无迹的油菜花地,一直往西走,微风和煦,吹面不寒,空气里弥漫着花草的芬芳。走在油菜花间的道路上,心情变得快乐而自由。秋天瓜果成熟的时候,我们也会翻过围墙去吃一点田野的瓜果,当然得和农民商量好,给他们一点钱。农民很纯朴,对我们这些学生非常的热情,基本上属于半卖半送。
学校的大门有那个老人看守,管理很严格,出入不是很方便。但是学校四面的围墙上有许多可以爬出爬进的豁口,一二里外的乡上经常放电影,那些喜欢看电影的同学就从这些豁口爬出去看电影,回到宿舍,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电影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同学我们叫他队长,他经常带着一帮人翻墙出去看电影,没少被老师罚站和写检查。
经过一整天的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晚上我们惬意的躺在宿舍里的土炕上,大家照例要在那儿聊聊天,吹吹牛,正是青春年少的岁月,谈话的话题大多离不开学校长的漂亮的女同学,我后来的妻子当时候是学校的校花,也是宿舍里大家谈论的对象。朦朦胧胧的年纪,情窦初开的我也稀里糊涂的喜欢上了她。后来我到临近中学复读的时候给她写了情书,我们的交往就这样开始了。
离开裴庄中学已经40多年了,听说现在裴庄中学已经变成了一所职业学校。裴庄中学毕业出来的同龄人应该有不少,今天我写出来这篇文章,估计好多同学看了会有特别亲切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