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今声
勤俭是什么?勤俭,是一种人格操守,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良好习惯,是一种立世美德。勤俭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
有人说,现在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了,还需要提倡勤俭吗?然。社会进步,靠的是勤俭推动;现代文明,要的是勤俭保护。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消耗资源,但是,消耗资源,就必须要开源节流,坚持勤俭。
人不勤俭,不论是多么富有,最后必定是“坐吃山空”,走向炊烟难举、贫困潦倒。清代学者徐荣曾经说过:“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这就是对不会勤俭的“先富后贫”者的生动写照。
勤俭不等于吝啬,应当如古谚“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所倡导的那样,该花的生活用度,要及时花销,包括偿还各种债务、兑现到期承诺。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经说过:“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显富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修桥补路、扶贫济困和周济冻馁等投资上,却缩手缩脚、羞于慷慨解囊。举凡半个苹果、半个馒头随地抛弃;一碗面条、一碗米饭随地倒掉,衣物半新扔野外,更是随处可见。吃喝浪费更是刺痛人心,各种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私人聚会,经常以“盛宴”开始,以“剩宴”告终,甚至有些山珍海味成了“厨余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暴殄天物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丢弃自己的家风与人格。
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勤俭风尚。我们应当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倡导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杜绝能用成垃圾。
深识于2021年2月5日敬足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