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茶园基地欢迎你!散文:吐鲁番记游
王文君作
入疆不游吐鲁番,西北之行总有憾。记得当年受《中国西部开发报》社张鸿印总编之邀,德阳站首次到了新疆采访,但那时因时间有限,吐鲁番就免去了。这事让我确实遗憾了八年。但也时来运转,在九十年代初,西北西南机电行业宣传教育协作会决定在新疆召开,又让我如愿以偿,与同事们去了吐鲁番,实现了“潇洒走一回”。
在新疆,会议结束后,会议决定让代表们到吐鲁番观光旅游。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快速坐上了去吐鲁番的专车。在车上,因为大家都没有去过吐鲁番,便兴致勃勃地高谈起书本上的吐鲁番来。一老者听了一阵说:“兄弟,你们谈那么多干啥啊,到那里看个实在的不就满足了。”霎时,车里的话说,浅说吐鲁番的“油嘴”们个个都闭上嘴了。接下来就出现了闭目养神的局面。大巴车从乌市出发,经过达坂城,行程180公里,准时到达了吐鲁番盆地。刚一下车,只见四周沙雾茫茫,一股热浪随即向我们扑来,《西游记》中描绘的火焰山也隐约出现了。陪同我们参观旅游的维族同行对我们说:“今天你们运气真好啊,在这里,像今天这样39℃的温度是很少见的。在夏季,盆地中心气温一般都是47.6℃,有时高达48.9℃,地表温度多在70℃左右,有时高达82.3℃。所以民间有“沙锅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烙熟面饼”和“县太爷蹲在水缸里办公”的传说。听他这样说,我们也感到够福气的了。时针还未指向12点,导游就把我们带到了交河故城和地区博物馆参观访问。我们又充分利用一些时间,访问了一些吐鲁番的民风民俗。从中得知,新疆吐鲁番这块古老的宝地,说它神奇,是因为这里既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横亘云天的天山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既有以炎热著称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又有景色秀丽,瓜果溢香的葡萄沟.既有飞鸟罕至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又有星罗棋布的片片绿洲,在地表深处,人工开凿的地下河流坎儿井,其水一年四季常流不断,确是一个融“火州”“风州”、“河洲”、“绿洲为一体的天造地设的自然地理地貌博物馆。说它富饶,是因为这里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闻名遐尔,远销海外,世称“三宝”。这里的盐、煤,芒硝储量丰富。发展前景可观。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与敦煌一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又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这里还有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遗址、晋唐以来开凿的千佛洞,有保存千年的木乃伊和古墓群,有伊斯兰教古建筑苏公塔和众多的出土文物,特别是明人吴承恩先生在他的《西游记》中,围绕火焰山虚构出来的一连串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吐鲁番名扬四海,年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午餐时,吐鲁番主人对我们很热情,准备了几桌饭菜,但不知是大家没有饿,还是为什么,许多同事都吃了点白米饭就说吃好了。后来才知道,因为大家在吃饭前,刚刚参观完博物馆里的木乃伊和湿尸,所以对那实物还记忆犹新,而桌上腌制肉食太多,其颜色又相近似,所以大家也就食欲不振了……。
午餐结束后,我们抓紧了观光时间,乘车去了火焰山下的葡萄沟。其实葡葡沟就是火焰山下的一条小沟,南北全长8公里,最宽2公里,一条小溪流贯其间,两侧山坡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修有许多独特的“晾房”,确是夏日度假的好地方。漫步在葡萄沟的走廊上,维族姑娘小伙们都很好客,很有礼貌,她们只要见有客人到来,一定要让年长者先进门,席地坐在毯上。据介绍,在吐鲁番,青年人是不能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的,在路上遇到尊长者或好友,都要以右手轻抚胸部,身前倾,致问候之礼。神游之际,同行的老汪开玩笑地对我说:“你不是说要拜我为师吗?在这火焰山下拜师.才有灵气呢。我答: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意义重大。这样吧,你先坐到沙山上去.徒弟为你划个圈,把你固定圈内,但不能走出来.待我们一行到外面旅行耍够了才回来放你出来吧?他反驳地说:那咋行呢?而今是啥子年代了?要出去耍大家一起去耍,独乐乐不如大家乐,再说师傅也是人,也想岀去耍呀!一番戏说。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日落西山,天色渐暗,我们仍然还欢聚在聚宝盆中谈笑风生。是的,好不容易才来到这儿,谁又不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呢……作者简介:王文君,四川洪雅人,1952年11月出生。1969年春入伍从军至1979年10月转业地方,在德阳行政单位工作至2002年提前退休。早年在军队和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兼任和从事工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德阳建市后,在行政单位兼任过新华社德阳信息社办公室负责人和《中国机械报》、《西南机械报》《中国西部开发报》德阳记者站站长及《工业导报》主编。曾经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曾多次获得县市省和全国机电行业先进新闻工作者。出版有《山水情缘》、《绿野放歌》、《走进复兴》等个人文集。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