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彩兰
腊月二十三,是个传统节日。俗称小年,我们老家叫“辞灶”,是和灶王爷告别的日子。灶王老爷上天去汇报今年的情况及对明年的祈求。因此,清早起来,家人就会在灶王爷前(一般是锅台边靠壁墙的一边)摆上糖瓜,芝麻糖之类,还要抹一些老爷嘴上(一个日历顶上有老爷头像)和锅底门上,意思让老人家见了玉皇嘴甜一点。
这一天,孩子们特别高兴。这是入冬来第一次能吃上有肉的饺子啊!在急切的期盼中,在邻家鞭炮声中煮熟了。老人先在正北、灶王前摆上贡碗,然后用圆盘端上香纸和饺子,揭下灶王像,到天井送老人上天。
爷爷双膝跪地,闭着眼,口中念念有词。我听清了,爷爷说的是:“灶王老爷,您是一家之主。平日里,好饭您先吃,好菜您先尝。我们是凡人,如有不当的地方,您大人大量,请您到玉皇面前别提起,明年我们会更好。望您到玉皇面前,多要五谷杂粮,不要病灾,不要饥荒。"(多么朴素的感情,多么低的要求)在那个年代,吃饱饭,沒饥荒,就是最大的愿望。
祈祷完了,就把把香纸及灶爷像烧了,再放几个炮仗,一小串红鞭。小孩就欢快地跑回家,等大人坐下,一起吃饺子。
这就是过辞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