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光
文/鸿翔(陕西扶风)
深厚的黄土,难以遮挡三千多年的青铜之光,那太白秦岭见证,那六盘山之余脉一直跳动。

渭河之水流不尽古今,大中华向往周原神韵。青铜是西周之魂,那个时代被浇铸并深埋。那是创造神话的世界,更是人神共舞的年代,不再是刀耕火种,闪烁着文明的曙光雏形。

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就了459字的毛公鼎,30千克的厉王害簋再显了国人暴动的风雨吼声,那艺术瑰宝的折觥,那青铜史书的墙盘,还有战争史书师同鼎,甲骨文字迹秀丽,字型工整,小如粟粒的微雕艺术精品巧夺天工,自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公元前58年)出土面世。

在饮毛如血的远古,人类还在进化的路上前行,在西周兴盛的天空,青铜之光照亮每一颗星辰。泥土在历史的长河里吹成褶皱,刀光剑影在铜锈里依稀朦胧。

这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却是一个万件青铜器的博物院,王室的尊贵儒雅,将军的勇猛悲壮,农天的辛苦凄凉,都在青铜之光里穿越而呈现。

化石是地球童年的村民,青铜塑造了华夏年轻的梦,《诗经》正在采风,姜子牙斩将封神,周原风调雨顺,渭河秦岭流淌和孕育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根与魂。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