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关敏仪女士,笔名「倩男」,生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自少热爱文学,广结文坛前辈和朋友,不断努力硏习中国传统文化及创作诗词歌赋。旅居香港,主要从事环保工作。「香港文学促进协会」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副主任。《今音中外文学评论选》策划。
一起走吧
文/倩男
生活如雨
請撑傘者原諒
生活不公平的時候
請打開那把原諒的傘
微笑著堅強
抵御生活風雨
風雨總會有停止的時候
就看有沒有信心堅持到底
當風雨離去之後
生活會還你一個藍天白雲
还贈你一道五彩繽紛的彩虹
當明白生活
想要的東西
更大的幸福
就在前面
等候你擷取
今音评论:
用平等的心态接纳诗歌
《一起走吧》能以段落变化来表现诗歌主人公起伏不定的心绪做法,其中所含有的创作灵活性,可以作为欣赏的一个点来予以对待,比如第五段的结构形式。
首先是一段五行,比较规范与工整的外部形式,其实也能够传递和表达出某种象征意,而象征意的本身就是诗歌主角的心绪表达方式,比如期盼、急切、呼告与直白等,都可以从中体验得出来。
这种体验,它需要用平等与关注的心态和视角去对待“風雨”袭来的感受,和“風雨離去”的片刻安宁。这个片刻是针对现实生活的残酷而言。也是诗歌主角能够获得一丝调整气息的机遇。但这样的机遇不多,非常需要有一个“撑傘者。”
诗歌的看点或能够欣赏的地方,是第一段的第二行“請撑傘者原諒。”这种表述在诗歌里面显得有点特殊,如果把它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衡量的话,也就是诗歌主角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希望有人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予以对待。
于是诗歌道出了一个希望能否得到落实的这么一个问题。而用诗歌方式来尽情地发挥遐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主角的现实问题,比如一个是第一段第一行的“如雨,”另一个是该段第三行的“不公平。”
像这样的结构,也是属于虚实结合创作手法,“虚”在不公平;“实”在“如雨。”“如雨”是属于看得见和摸的着的东西;而“不公平”则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在一段仅有的三行诗语里面,能够把这种技巧运用进去,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技巧的做法,而是诗歌主角内心的自然流露。
其实,自然流露与表达,它就是技巧所显。比如诗歌的自然特色首先表现在诗题上《一起走吧。》其次是体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所共有的“请”字互换。比如一个位置是在第一段第二行的第一个字。另一个是在第二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无论是有意也好,还是无意也罢,它都在诗歌的结构当中所发挥的是技巧与审美两个效果。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首诗歌基本上就符合了结构和题意要求。比如,结构要求表达出诗歌主角的主动精神和诚恳要求,其核心是一个善念。那么在结构里面,也由此把一个“请”这个动词突出来,一方面是想强调主角的某种诉求意识,另一方面也起着发展诗行的作用。
主角因善念而为之,于是在第三段作为五段之间的转折,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三段在全诗中是一个“骨架”。由此结构了第四、第五段的介词结构段落,从表现形式上是以段落的并列方式展现出来的。从诗歌主角的心态上表示出了很确定的意思。
尤其是诗歌的第五段,相比较第三段,其旋律所表现出的是更加急切与呼告之意。从结构的外部形式看,它也存在着长句与短句之间的差别。而就是这种差别,能够把诗歌的内涵和被欣赏的美感凸显出来。比如内涵在于磨砺之气,劲可鼓,不可泄。
美感是两段之间通过比较出来的形式之美,和长短句错落有致的节奏美等。再以第五段为例,它其中的五行之间,还有一个断句处理的方法之美。这个美,也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比如换位思考。
如果当你面对这五行文字的时候,你想表达出某种完整心境的话该如何表达,而这个如何表达是需要通过断句处理这个技巧来得以完成的。在这里,这首诗歌的特色还包括这一条,断句处理得妥当。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