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的一天,我收到老杨(老杨原名杨勇,笔名阿里歌歌、杨阿里)的微信:“世保,我写小院故事的书《理想的院子》快要出版了,我想在书的最后,放一些朋友们做院子的故事,你也写写你的故事吧!”
我想都没想地说:“好!”
我和老杨有20多年没见过面了。
25年前,老杨还是小杨。那会儿我们是高中同班同学,更是一个宿舍的好兄弟。我们都狂热地爱着文学(更准确地说,我是在老杨的影响下爱上文学),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写出一部惊天动地的大作品。
那时老杨已发表了好几篇散文和好几首诗歌,不仅是班里的明星,更是常常收到全国各地女孩子的来信。对此我非常眼馋,发誓也要发表几篇作品,吸引女孩们的青睐。我自知自己不是写散文和诗歌的料,于是另辟蹊径,主攻小小说。我写啊写,一直写到高一下半学期快要结束了,就在我几乎要丧失信心放弃时,终于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以说,老杨是我文学道路的持鞭人(手持一条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我写作与发表)。
高二时,老杨决意放弃高考主攻文学。他得到班主任“御批”,可以在课堂上“明目张胆”地写文章。而我胆子没那么大,不敢彻底放弃高考投身文学,只能在晚自习时偷偷摸摸地写。后来高中毕业,我俩陆陆续续都出了书,我比老杨笨,二十多年只出版了4本,而老杨则一口气写了18本,并从此走上与文学朝夕相伴的道路。

这是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走过青春独木桥》,写的就是我和老杨共同的高中母校——栖霞三中里发生的故事。

这是老杨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那时他的笔名叫阿里歌歌,写的也是栖霞三中的故事。然而我俩写的故事截然不同。老杨送过我一本签名书,我放在山间别院的书屋里。

我的《走过青春独木桥》出版于2002年,这本书的序,是我邀老杨写的。
高中毕业之后,我和老杨再没见过面。
老杨放弃高考,直接跑到北京闯荡,先是做了几年编辑,后又通过自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一直做跟文学相关的工作,从腾讯读书、盛大文学主编,到榕树下副总编辑、卓越亚马逊高管,后来又到爱奇艺文学做了总编辑。
而我则考上省内的一所农业大学的专科,毕业后工作,跳槽,跳来跳去,与文学越来越远。后来到了青岛,做广告策划,一转眼,平平淡淡过了十几年。
2015年,我35岁,忽然觉得此生不应该就这样浑浑噩噩按部就班地活下去了,应该趁着还年轻,努力再为梦想折腾一次。于是我“怂恿”老婆先辞职,在离崂山不远的地方寻了一处院子,搞起个创意小院,做农业文创。随后的2016年年底,我也彻底辞去工作,与老婆一起全身心创业。过上了“屋后一座山,门前一块田”的生活。
几乎就在我做小院的同时,老杨的“清源书院”也在北京开了院。在我和老杨做小院之前,彼此并未沟通交流,却都不约而同走上了“造院之路”,莫非真是心有灵犀?唯一不同的是,老杨做院子犹如我搞文学,是业余为之。而我,则是一心一意以此为业了。形式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

老杨在北京怀柔的“清源书院”。


老杨的院子。不仅有瓜果时蔬,更有诱人的“铁锅炖棒子骨”。

老杨这个书屋,原生态的书架和满架的图书,曾让我很是眼馋。

在这个书屋里接受过中央电视台采访的老杨。
20多年里,虽在电话和微信里与老杨无数次说过一定要见见面聚一聚不醉不归,然而阴差阳错,总未成行。我一直没去过老杨的清源书院,老杨也从未来过我的山间别院。但我们一直都在微信上默默地关心着对方。
记忆中很深刻是在2016年,我想为别院做一款有趣的创意产品——鸡蛋礼盒。我像写长篇连载那样,为鸡蛋礼盒构思了一个系列的故事,给每个鸡蛋都设计了对白。但每一集的标题需要写成好看的书法字体,于是我在微信上找老杨。
我说:“老杨老杨,你给我写几幅字呗!”
老杨说:“没问题,想要啥字?”
我说:“你先帮我写十二个字——功夫笨蛋、名字、蛋疼、老二、真贱。”
老杨扔过一串惊讶的表情,说:“你想干啥?”
后来,那个鸡蛋系列做好了,效果很惊艳。很多客人看到这款产品时都觉得很好玩,爱不释手。

我在青岛的小院:山间别院

别院功夫土鸡的招牌上的书法字,也是出自老杨之手。那文字憨憨的、笨笨的,拙朴而又有趣,恰合我的心意。

老杨为我的功夫笨蛋题写的书法字

老杨的书法,变成了功夫笨蛋礼盒的产品名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功夫,距离我和老杨最后一次见面已过去了20多年。
两个当年天天一起聊着文学写着校园小说的“文学小青年”也都彻底告别了曾经的稚气,步入了中年,成为两个为梦想任性了一把的“造院大叔”。但庆幸的是彼此离文学都没有太远。
老杨一直还从事文学,不仅做出版、推文学新人,更写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出版18本书,涵盖小说、散文、童话等等。
我也依然写着文字,只是写得越来越少。
2020年6月,我把做院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叫做《玩出个山间别院》的书。
仅仅只过了半年,2021年1月,老杨做院子的故事集《理想的院子》也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想想这真是一件既有缘分又很有趣的事情。

老杨的书《理想的院子》(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大家可以上当当、京东搜索书名购买。目前卖得很不错,一直在当当文学新书榜上。

我的书《玩出个山间别院》(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大家也可以上当当、京东搜索书名购买。
其实我觉得更酷的做法是《理想的院子》与《玩出个山间别院》一起购买,看看两个不同院子的故事,感受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魅力。
早在老杨的《理想的院子》还没出版之前,我就从头到尾细细读过这本书稿。这本书很有趣,是一种极接地气的有趣。图片海量,如果你也有个院子梦,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2021年,我在崂山北宅做的新小院也将完成并开放。实话实讲,我萌生了要再做一个除了“山间别院”之外的很小很小的小院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也跟看了老杨这本书的初稿有关系。
虽然,我们相隔很远。虽然,我没有亲历老杨的造院过程。但从《理想的院子》中,我似乎能听到汗水从老杨的额头滴到院里的哒哒声,能听到微风划过他院中树叶时的沙沙声。也仿佛闻到了从他炖着棒子骨的铁锅里飘出来的诱人香气,以及桌上酒与茶的芬芳……
我和老杨1999年高中毕业后就再没见过面。
在我老家的相册里,有一张我和老杨的毕业合影,我一直珍藏着。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翻看那个相册,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那个美好的充满了憧憬的年代。
那张照片上的小杨和小林都很瘦,头发黑黑的,很长,很拘谨,很青涩,一脸无辜的文学青年相。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俩的形象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小杨变成了老杨、杨阿里,头发大部分都白了,那一定是每天操心累的吧?小林变成了林老板、林打油,之前还有点俊秀的脸变成了一张黝黑的农民脸,没错,那是太阳晒的。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看似漫长,实则极为短暂。
断断续续写出上面这些文字,过程中,我常常会萌生一种特别强烈的冲动,特别想去老杨的清源书院里坐一坐,也特别想邀请老杨来我的山间别院里坐一坐。
我想,那一定是极其美好的一幕场景:
门前一片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鸡犬相闻。我与老杨久未谋面,相逢甚喜。简短寒暄后,漫步于小院,话家长里短,道朋友情谊。行至葡萄架下,端坐于石桌前,沏一壶好茶,探讨最近又写了哪些诗词文赋。转眼至正午,设酒杀鸡、炒三两盘田间时蔬。一坛浊酒,把酒言欢。谈史论道,好不快活……
( 山间别院 林世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