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民间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将一年划分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高居其首,标志并宣告春天大驾光临人间。“立春”,是我国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庆贺的风俗是“戴彩胜”,头戴丝绢或纸做的彩色头饰,取迎春之意;“造土牛”,表示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农耕开始;“吃春盘”,盘内盛放切细的生菜、萝卜、面饼之类,以示迎新而祈祝丰收。
唐诗人咏早春之诗不少,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但以“立春”为题的作品不多,七律最佳者是杜甫晚年作于夔州的《立春》,全诗不胜今昔之感:“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而绝句最胜者,我以为就应该是罗隐此诗了。
罗隐(833—910),本名横,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十次考进士都名落孙山,其最高学历为一介“秀才”,故改名为隐,战乱中隐居于池州梅根浦,又自号“江东生”。他的《酬丘光庭》一开篇就说“正月十一日书札,五月十六日到来”,也是数字入诗,应是刻意为之。而他当年在京逢立春日正是正月初七,如斯首句可谓妙手天成,本来枯燥的数字顿然诗意焕发。首句全用数字,极为罕见。至于万树萌芽、南雁北飞、游鱼迸冰等三个意象,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春天生意盎然的景象。
罗隐像,苏文绘
“春,在山中/在蒲公英的翅膀上/……春,在羞红着脸的/一次怀了千个孩子的桃树上”,诗人洛夫在《城春草木深》一诗中如此写春,在新诗中也可谓得未曾有。春天是创造的季节,只有古今这种富于创意的诗,才配得上新新不已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