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歌者
一一诗人何兰华小记
段熙曾
天注定!著名诗人何兰华和村庄有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泰莱平原一个叫何家庄的村子里,村庄里生,村庄里长,上学、工作也都在村庄周遭打转转。村庄给他生命,给他生活,给他教养,也给他欢乐与痛苦,给他感悟与思索,给他诗人的灵感和气质。村庄如此厚爱他,他岂能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乎?毕竟胸膛中跃动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血液里奔流着一股燃烧的激越之情!父辈用锄头、镢头和汗水即用种地的方式来答谢村庄,他也种地,但他不想沿袭这种古老的"武把式",他要创新,要搞点新花样、文把式,尝试着用笔杆和墨水在纸上种地,以反哺生他养他的村庄。你别说,他这种异于常人别出新裁特立独行的"庄稼把式",还真大有用武之地。虽说村庄不大,但村庄上面的天空大,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有太阳;村里的人不高大,但人心大,有想法有志气有能耐;村野的地亩不大,但连起来大,周边是泰莱大平原;村庄的小河不大,但却南通大汶,奔岱岳入黄河走东海。他生活在天空下的村庄里,用他的话说,天空中的云彩和天空下面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一草一木,一石一物,一切的一切,都进入他审视的美学范畴,他也与这一切的一切融为一体,情感相通,心有灵犀。"至此,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他们,他们已成了我的空气、阳光、粮食和水。我已活成这一切的思想和物体"。何兰华如是说。
正如其所言。农业、农村和农民成为他永久的诗歌创作领地,他看到他们"在光阴里出出进进,在风雨里躲躲闪闪,在夕阳里皮影一样地完成一个个劳动,又在朝阳升起的时候,带着他们的梦出工"。他体恤他们,"生命都印证在这片土地上,一场凤雪,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慌不忙,依旧回到沉默的表情里,再次燃起炉火,暖过手脚,犁开土地,放上种子"。于是,他"趴在堤堰上写下长长短短的杂草,把乡人的笑写成长句,把他们的哭写成短句。"诗人的他已经达到一种境界,已经和他的表述对象合二为一,"不图钱财,不图名利,认天下鞠背弓腰劳作的人为父,认所有村口迎风站立的人为母",他与他们的感情到了这个份上,水乳交融,血脉相通,筋骨相连,他怎能不由衷地为他们丶为村庄歌唱!他歌唱村庄的月亮,歌唱村庄的太阳,歌唱村庄的天空⋯⋯年复一年,他在纸上不停地耕耘,把家乡造纸厂的产品都种成了青纱帐。他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粮食,包括《诗刊》、《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文学期刊在内的所有诗歌刊物,几乎都发表过他的作品,笔下如溪汩汩流淌出数千首长诗短章并结集出版十数个集子,先后获各级奖励不计其数,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北京哲理诗协会等多家文学,社团都吸收他为会员。
好一个乡间诗人,好一个村庄歌者!22015.6
(此文巳收录于《鲁莱杂记》一书)

段熙曾(鲁汶),退伍军人,原莱芜广电传媒退休职员。著有《汶水源记》、《鲁莱杂记》、《抽笹集.诗歌》、《盆景风骚》、《红帆一一长征进行曲》等诗文集,创意编辑巜古韵诗典》诗词选本。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