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吕
我老家所在的村子不大,一共就七八百人,那时候村里是生产队的集体经济体制,我们村子从小学一直到初中都齐全。偏偏到我上了初中以后不久,初中就撤销了,我们村里的初中生就分散到周围各村去读书,我去了邻村庄头的初中。
庄头在我们村的西南方向,离我们村有三四里路的距离。在庄头上初中的伙伴一共有六七个,我们每天早上走路去学校,中午回来吃午饭,然后再走路去上学,晚上上完晚自习再走回来睡觉。每天我们在路上要走将近十五六里的路,虽然很辛苦,但是由于伙伴比较多,一路上打打闹闹,观看田野风光,倒也其乐融融。
庄头村的最东边是一个养牛的地方,养牛人住在和牛棚紧挨着的简陋房子里。这个房子的空间很狭小,黑乎乎的,也很不卫生。进到房间里,能闻到牛粪和草的味道。我们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这个养牛人住的房子,后来知道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叫老吕。
我见过老吕很多次,60来岁的年龄,黑黑的,瘦瘦的,佝偻着个腰,脸上一副苦哈哈的表情,但是看见我们这些孩子们,他会露出难得的笑容。后来才知道老吕家是地主成分,因为这个缘故,他一辈子没有成家。我还很惊讶的听说老吕解放前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那个时候已经恢复了高考,清华大学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殿堂一般的存在,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悲苦的老头和清华大学联系到一起。当我知道他的过往以后,我每次见到他内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同情。
我们那个时候生活都很清苦,平时难得吃上一顿肉。我印象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每家会买上一二斤猪肉,用油炒了放在一个大碗里。炒熟的猪油会在寒冷的天气里凝成白白的油脂,和黑红色的肉混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从盛肉的碗里头用筷子夹上一点拌在自己吃的面里,感觉是特别难得的享受。平时里吃猪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家家都养猪,那是为了把猪养大以后卖给供销社换回一些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油盐酱醋以及针头线脑等日用品。平时的吃饭以素食为主,早晨开水泡馒头,加上点盐和辣椒,奢侈点碗里头再加点腌韭菜。中午一般是素汤面,在汤里煮点萝卜,或者里头煮点菠菜之类的青菜。到了晚上熬点稀饭,吃热馍馍,就点咸菜。吃白面馍馍的时候很少,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纯白面的馍馍,平时都是以粗粮馍为主。玉米面膜馍吃多以后胃里发酸,感觉火烧一般,而高粱面馒头又黑又硬,几乎吃不下去。中午的面条倒是纯白面做的,一人只有一碗,水占大半碗,面只有一点点,根本吃不饱,只能往汤面里头泡点馍馍才能勉强吃个半饱。
普通的老百姓生活尚且如此,地主家庭出身的老吕生活就更困难了。但是做为生产队的牲口饲养员,老吕可以享受一种福利,那就是偷偷的吃一些生产队配给牲口的饲料。那些饲料里有一种花生饼特别的好吃,咬起来嘎嘣嘣嘣响,味道特别的香。那是花生榨完油以后剩下的渣子,压的跟薄薄的饼一样,一面特别光滑,一面很粗糙。老吕有时候就拿给我们一些花生饼让我们解解馋,当然量特别的少。
老吕还有一个很大的能耐,就是吃腐肉生成的蛆。
我们那里的每个村子都有1到2处存放各种垃圾的地方,我们把那个地方叫潦子坡。老百姓家养的猪羊狗猫鸡死掉了以后,就会把这些畜禽的尸体扔到潦子坡。老吕在闲暇的时候就会到潦子坡去转一转,把这些畜禽的尸体捡回来,褪干净皮毛或者鸡毛,宰杀干净,去除内脏,然后把这些肉放在一个大缸里,等到这些肉腐烂,大量的肉蛆生出来,老吕就会把这些肉蛆洗干净,炒一些自己吃。剩下的肉蛆腌制起来保存好,等到天气凉下来无法做肉蛆的时候,老吕就吃这些腌制好的肉蛆。
我没有见过肉蛆,但是我见过茅厕里头的粪蛆,那种恶心的样子让人看见头皮发麻。据说肉蛆和粪蛆的样子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无法想象那么恶心的东西怎么可以去吃?我们这些伙伴里头有一些人曾经到过老吕的房间里头去品尝老吕的肉蛆,他们说味道特别的好吃。但是我从来没有勇气去看老吕的肉蛆是什么样子的,更没有心情去品尝那样恶心的东西,只能想象肉蛆的样子和味道。
我在庄头村只读了两个月的书就搬到别的村子的学校去读书,后来上大学工作离开家乡,到如今一晃已经过了40多年的时间。老吕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我不得而知,但是老吕肯定是孤独终老,一辈子没有成家。
老吕的个人悲剧肯定是和时代有关的,以老吕的个人微薄之力改变不了时代的进程,他只能作为那个时代的殉葬品而悲剧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特别同情老吕,他生不逢时。本来老吕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肯定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他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应该是很幸福的,最起码他衣食无忧。能够上清华大学,显然老吕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老吕大学毕业赶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毛主席的指导思想就是宁可让一少部分地主富农受委屈,也要保护大多数贫下中农的利益,让劳动人民扬眉吐气,所以老吕只能做为新时代的牺牲品而悲催一生。在历史上生不逢时的人特别的多,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为汉武帝听信宦官的谗言最后逼死正处在盛年的太子刘据。贵为太子的刘据本来可以顺顺当当的接班做皇帝,却阴差阳错的冤死。同样悲催的还有秦始皇的太子扶苏,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民,还有那些在皇位争夺战中殉葬的王子公主,历史上数不胜数。相比于这些人所受的委屈,老吕的命运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幸运,最起码他活了正常的寿命,领略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大概自己也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吕的人生进乎完满。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去世之前做了多大的官,挣了多少的钱。人生的意义在于经过千山万水的领略,酸甜苦辣的品尝,沉着智慧的沉淀和思考,你能够透过滚滚红尘看到人生的真谛,也就是悟得正道。
老吕临死前有没有悟得正道我不得而知,但是以老吕的智慧和人生的阅历,我觉得他应该悟到一些真正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