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的苦乐年华作者:李凤岐

我的初中母校吉林省双辽三中坐落在双辽市双山镇西城门内,始建于1957年,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遍地都是土打墙的土平房。那个红砖大院,红砖红瓦整整齐齐的坐落群,是多么令人瞩目,令人向往啊,在当时被人们尊崇为当地的最高学府。这话也真不是夸张,那个时候不同现在,乡乡都有中学。当时以双山镇为中心,周围有五个乡(双山、秀水、新立、柳条、永家)的小学毕业生都要往这里考初中,还有梨树县、怀德县的个别地区学生。那时考初中比现在考大学还难,真是沙里淘金。乡、镇的小学毕业班,每班二、三十毕业生,能考入中学的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校几年都考不上一、二名。好在当时还另设有农业中学,专门招收考不上初中的小学毕业生。我的小学母校在我的前两届,每一届就只考上一名。加上双辽三中学校领导班子的高水平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每年考取上一级学校较高的升学率,因此,双辽三中就成了当地小学毕业生向往的天堂。
一九六四年七月,我领取了全校唯一的优秀毕业证书,圆满的结束了小学生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双辽三中,步入了令农村人羡慕的中学时代。
初中的学校距我家有十华里路,上学每天往返要走二十里路。我因家庭困难不能住宿。只得早起晚归的走读。中学的学费和花销都比小学多,而我的学习用品以及穿戴都很简朴。我们走读生每天中午都是吃自己带的苞米面大饼子和咸黄瓜。虽然很苦,但是那时我求知的欲望如饥似渴,困难没有影响我的决心和成绩。我非常热爱我的学校,非常尊重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那么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他们是那么忠诚于教育事业,他们是那么的爱护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几年、几十年都不会忘记他们。我的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叫李焕珍,她有经验,有水平,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个慈母般的严师。她对学生严中有爱,学生们既害怕她,又爱她,尊敬她。现在我们懂了,只有严师才能教出好学生。
老师的数学课讲得很精彩,在她的课外辅导下,我的数学成绩很优秀,而且往前学了一册半书。二年级数学初等课程结业时,我的数学总成绩很高。
那是难忘的一九六五年,我正读初中二年级。因为家中生活困难,母亲病重,使得哥哥到了二十八岁还没有结婚。后来没有办法,找了一个腿有残疾的人结了婚,就是我现在的嫂子。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多次流着眼泪劝我放弃学业回乡务农,也好挣工分减轻家中负担。为了安慰慈母的心,万般无奈,我忍着心痛,给老师写了一封休学信,然后当天就到生产队去参加了劳动。老师看到我的信,当天下午就和正在我校实习的东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王舒兰老师一起,步行10里到我家家访,劝说我的母亲让我继续上学。经反复工作,母亲答应了。两位老师又漫荒潦草的跋涉到生产队的地里去找我。当时我正牵着毛驴在压地,见到老师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我感动的痛哭流涕。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一进教室全班同学都向我投来了同情和亲切关怀的目光,五十一个同学每人为我捐伍角钱,共二十五元钱,那可是一九六六年啊,当时的二十五元钱对我来说简直是笔巨款。其实,我知道,有的同学家比我还困难,这是终生难忘的同窗之爱啊!两位老师又给了我许多衣物,并告诉我,学校领导也知道了我的情况,决定我的学费全免,并每月还给我一等助学金伍元钱,我一边听着已经是泣不成声了。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同学啊,我永远忘不了他们。于是我更加勤奋学习了。这一年,母亲病得更重了,我昼夜护理两三个月,最后还是因无钱买药和医治不幸去世了,年仅60岁。
失去了亲人,悲痛万分。母亲去世后,嫂子生个女孩,她即不能家务,也不能照料孩子,哥哥没有办法,提出要带着我到二十多里的洪元屯,和他岳母家一起居住,互相间也好有个照应。哥哥不肯丢下我,但我拒绝了哥哥的好意,决定独立生活,自食其力,不再给哥哥增加负担了。哥哥见我执意坚决,只得留下两间新盖的土平房和部分家具,带着嫂子和孩子搬走了。弟兄洒泪而别,自此,我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年仅十七岁。我坚定信心,一定要完成学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平时上学,学校放假(暑假、寒假、秋收假、夏锄假)都要到生产队去干活,挣工分,领口粮。然而,生不逢时,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断了学业,破灭了理想,只得选择了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于一九六八年一月,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我没有辜负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的厚望,从四年五好战士到提为干部,到我军正团职上校军官,自己争了气,也为家乡争了光。光阴似箭,二十七年军旅生涯转眼就结束了,现已是年逾花甲,享乐天年,但是,我的中学时代仿佛就在昨天,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很高兴在二000年六月,母校建楼,我有机会重返学校和老师同学聚会,并捐了一千元。对于母校之恩,区区千元之数真的是微不足道,只能是略表寸心吧。
自从退出现役,每每回到故乡,我都要和我的老师、同学聚上几次,倍感亲切啊!尤其是听到有的老师、同学去世的消息,我都如同失去亲人一样悲伤。一九九九年我得知李焕珍老师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一首江城子.怀念恩师:“教育事业奋终生,洒心血,育精灵。满园桃李,满园师生情。时光一去三十载,谆谆语,耳畔鸣。棵棵幼干成梁栋,怎能忘,三中园,教导之恩,犹如山岳重。谁知一别无逢日,老师在,我心中。”
我祝逝去的老师和同学,安然地府;祝健在的老师和同学生活幸福,享乐天伦,健康长寿!祝我的母校兴旺发达,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我更为我曾经是双辽三中的一名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编辑制作:杨柳风

李凤岐(微信名:大雪青松),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吉林省双辽市人,军队退休干部。1971年2月作为优秀干部被选调沈阳军区后勤部油料部任助理员,在大机关工作13年。1983年8月晋升副团职,曾任沈阳军区两个直属油料仓库的副主任、主任,并带出两个军区级全面建设先进油料仓库。1988年5月任延吉油料仓库主任(正团职),1990年5月晋升上校军衔,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爱好藏书和博览群书,熟稔各类诗词曲赋,常有作品见于报刊,著有《诗文散集》《诗文集》等,荣膺“双辽游子英才”金榜,业绩收入双辽市2007年编辑出版的《俊采星驰》。现居辽宁省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