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期盼一场静静的雪落》(以下简称《静静的雪落》),是美文作家创作于2019年12月1日,却于最近披露于微信平台的美文。阅读之下,我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它切中我的文思和欣赏点。
在美评第Ⅱ季的第一篇名为《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三雪”之作》中,我对秀彬的《大雪颂》,作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三雪’之作”的评价。所谓“三雪”,“一曰雪唱”,“寒流汹涌,万花纷谢,漫天飞舞的大雪,像白色的瀑布,就是这样纷纷扬扬地倾洒大地,玉树琼枝: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把上述描摹,看作是杜甫的“乱云低薄暮,急变舞回飞”、元稹的“千峰笋石千珠玉,万树松萝万朵银”的,用散文文字所作的诠释和心灵写意。
因为孟郊说过:“雪唱与谁和,俗性多不通。”这整篇《大雪颂》,特别是开篇的这段描写,分明是铁板铜琶,关东大汉豪唱“大江东去”式的“雪唱”。
“三雪”的第二“雪”,是“雪调diào”。作者说大雪禀承的是“洒脱果敢的声调”;摈弃的是“小雪欲落还羞的内敛”;不屑的是“冬雨冰冷如蛇的缠绵”。“雪调静听孤唱远”,所以它的色调是“恣情挥舞,血脉偾张,洋洋洒洒,大开大阖”。
“三雪”之第三雪,为“雪兴xìng”,即雪景引起的兴致。作家要大雪惊艳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要恢宏得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要气派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种天载地覆的雪景,怎不令人血脉偾张?怎不令人兴致盎然?

同样是写雪的美文,这《静静的雪落》则一改《大雪颂》的关东大汉豪迈鲠直,而成江南女子低迴浅唱,檀板轻敲的温婉。我提出了“三唱”,作家竟心有灵犀地提出了“三赏”。
一曰“赏观”。“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是郑板桥《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的改版。也有人说是乾隆赏雪,口占七绝,“卡壳”后,被纪晓岚补齐的诗。作家就这“飞入芦花(梅花)都不见”的雪花,以诗化语言写道:“这是一场玉蝶婆娑,仙羽翩翩的视觉盛宴”。“风依雪起,竹韵萧萧”,是“雪染竹海的银色连天”。
二曰“赏听”。“雪花轻飘的日子,像蚕儿咀嚼着桑叶窣窣有声,又像风儿抚摸着细沙,窸窸作响”。唐诗的烂漫,启发了作家,他竟巧妙地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改成“人闲雪花落,心净万事空”,以证雪落悠悠的“静默幽远”、“佛性禅意”。
三曰“赏钓”。演译的是柳宗元的《江雪》。作家感慨道:“谪居天涯一隅,千山暮雪,人鸟俱远,那就一蓑缟素,独钓寒江雪吧”。“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雪。”作家引录该诗,并作了改动,虽然“雪”字韵脚不对,但独钓寒江雪的垂钓人的“孤拔悠远,惊艳绝伦”的形象还是那样的呼之欲出。
以“三唱”对应“三赏”,作为文人,我们“身无彩凤双飞翼”,不可能飞进对方的心灵,洞察对方心思;但是我们却“心有灵犀一点通”,竟然做到了前呼后应,这大约是心性使然吧!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斤”横刃之斧。翻译一下,即有独特见解的工匠,凭着意象来进行创作。作家秀彬即文学工匠。“物于貌求,心以理应”,“雪”这一物象,以它的形貌打动了作家,作家凭意象,凝神聚力,写就“刚健既实,辉光乃新”的美文。
作家运斤成风,既能写出铁板铜琶式的《大雪颂》,又能写出婉约低迴的《静静的雪落》,写作手法的纵横捭阖令人膺服。
2021年1月5日
(美评第Ⅱ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