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赎身(散文) 文/章应科 西银头条
赎身(散文) 文/章应科 西银头条
精华
热点
21-02-02 19:22
6998
阅读
关注
赎身(散文)
文/章应科
在关中西府农村,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都有给值钱娃,家中的宝贝疙瘩赎身的习俗。
“赎身”是在本命年前一轮,值钱娃岀生时,爷爷奶奶或父母在灶王爷面前或庙堂上的神灵面前许下的宏愿,简称“许愿”。经过一轮属相后,孩子达到十三岁(过去人们认为孩子到十三岁就可以成人结婚了),回到夲命年“还愿”的一种民俗祭祀活动。“赎身”一词,是指以钱物或其它代价换回自由。这种民俗活动是人们的一种期待和希望,把心中的愿望寄托给神灵,祈愿神灵保佑孩子健康无恙茁壮成长。因此,这种心理上的安慰行为,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也反映了民俗的诚实性。
上个世纪,赎身在关中农村比较盛行,特别是解放前和1990年代前。过去,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孩子出生时,叫个接生婆在自己家中接生孩子,来不及时,叫上邻居有接生经验的妇女,用家中做针线活用的老剪刀,在煤油灯上烘一下就算消毒后,去给新生儿剪肚脐带。因而,新生儿容易受感染生病,成活率不高,造成孩子夭折的事故常有发生。为了让孩子健康无恙地长大成人,父母将孩子“寄保”在灶爷身边,意为孩子由神灵保佑看管,就不会生病,无灾无难,健康快乐成长。有人也把孩子带到庙会上,在庙堂的神灵面前,烧香叩拜。“寄保”在庙里的某一个神仙,由该神仙保佑孩子无病无灾,不管是灶爷还是庙会的神仙,“寄保”时都会给神灵许个宏愿,在灶爷许愿的大多为猪、羊、鸡等,庙会上许愿大多为纸牛、马、羊。也有许一盘香的。许什么愿,孩子长大到十三岁时,就要还愿;还什么,不能有差错。每年祭灶这天,许愿的家长都要在灶爷或庙堂前叩拜烧纸。祈求神灵保佑孩子。
给孩子赎身时,也是大人还愿的时节。赎身要宴请左邻右居乡亲和亲戚朋友。当年在灶爷跟前许愿的猪,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把家养的肥猪拉到灶爷前,浇一勺开水在猪头上,猪被烫得叫唤,这是让灶爷听到给还愿了。杀了的猪要“爬”在桌子上,面向灶爷放在院子中,身上盖上猪大花油,直到晚上才能分割猪肉,故而称为“灶猪”。赎身这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每家必带鞭炮和大红被面,给孩子披红挂彩。因而,家里象办喜事一样,鞭炮齐鸣,笑语满堂。
若是在庙会上许愿寄保的,就要在庙会上献上许愿的牛羊,孩子、大人磕头还愿、上布施、蒸礼馍、贡献祭品,给孩子披红,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大宴宾客。
我们家中的大哥和两个侄子都赎过身。在嫡长制的封建思想概念里,大哥和两个侄子都是长子长孙,属“值钱娃”,是家中的宝贝。在许了愿的“值钱娃”身上,还要制作个红拥脖(用红线、红布做的项圈),在接头处缝上两个铜铃铛,若孩子绊倒有意外时,铃铛一响,警示神灵保佑。“值钱娃”成长过程中,童年多留有“甜甜毛盖”“气死毛”,即头顶剃成锅盖,后脑勺的窝子中留下一撮毛,孩子气上不来应急时,大人提着毛急救。这和掐人中穴位是一个道理。
许了愿的“值钱娃”成长过程中,每年过年时都要把红项圈用红布加长、加厚一层,直至赎身后,就不加长、加厚,红项圈也不戴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新生儿接儿成活率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农村在小年祭灶这天,这种给孩子许愿、还愿、赎身的民俗,逐渐减少,赎身还愿的诚意和有意思的仪式已经成为往昔的记忆。
2021.02.01农历祭灶前
作 者 简 介
章应科,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东桥村云西人,1958年出生,1978年入伍,从军23年,西安陆军学校、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历任部队文化教员、干事、连指导员、军事检察院检察员、人武部副政委,中校军衔;转业后在宁夏人民医院工作,任院长助理。
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喜爱写作和探讨交流阅读体会。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82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