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面条
文/江山多娇
想吃面条了,于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卷起袖子打水和面,待面团醒好了,拿起母亲留下的擀面杖。在滚动擀面时,仿佛又触碰到了已在天堂母亲的温度。在记忆的深处,飘荡着母亲亲手做的那碗手擀面的香味儿。
我的童年是在七八十年代度过的,那个年代,家家比较贫穷,虽能温饱,可只不过稍比吃糠咽菜略强了些。清晰记得那难以下咽、令人讨厌却不得不每天都要面对能填饱肚子的,玉米面窝头伴随了我整个难以忘却的童年。到现在我一见那窝头,心里头总是疙疙瘩瘩的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更没有勇气去主动尝一口。
遥记得,只有在自己生病了,母亲才会在我强烈要求下,给我做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还在上面给我卧一个荷包蛋。吃的那个香甜啊,就觉得是在过年,那时还会暗暗庆幸自己生病了,才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可那该死的不听话的疾病不随人愿的迅速逃离,我也就结束了令人羡慕的特殊待遇。
记得大概是83年左右吧,集体经济解体了,我们童年常去玩耍的生产队被拆的七零八落,虽然那里面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童年时光美好的记忆,可历史滚滚向前的巨轮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压碎碾过,最终在岁月的长河中湮没。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到来,每家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心中感到无比的喜悦。更伴随着农业化肥和优质种子的普及,亩产量大幅提升。待到那个大丰收的夏天麦收以后,母亲欣喜地告诉我:以后我们家可以天天吃馒头和面条了。我当时激动的一跳老高,在院子里兴奋地跑着转起圈圈来,嘴里还喊着:每天能吃面条啦,我要天天吃面条。
就这样,在告别了玉米面窝头开始经常吃面条的岁月里。也渐渐告别了亦真亦幻、酸甜苦辣、终生难忘常爱做梦的童年!
岁月无声悄然划过,春华秋实回馈苍生。自己慢慢的长大,随着物质的丰富压面机的到来,农村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觉得压面机压出来的面条,比母亲用手擀的面条要好吃。机器压出来的面条薄薄的、硬度大,煮时间长了也不易糟,这是手擀面无法与之相比的。光阴荏苒,岁月流逝,母亲也随着记忆中飘着香味儿的手擀面渐渐远去……
“手擀面熟啦!”妻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惊醒,看到小女儿端着一碗面条,用筷子挑剔得把一些肥肉扒拉出去。我默默地端了一碗没有放卤的面条准备吃,小女儿惊讶地问我:“爸,不放卤的面条怎么吃啊?”我笑了,告诉不谙世事的女儿:“我吃的就是这个味道,你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的明白。”在女儿茫然不解和诧异的眼神中,我把面条吃进嘴里,那带着淡淡麦香味儿的面条,触动了我的味蕾,瞬间感觉爽滑劲道、唇齿生香。和记忆中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那碗手擀面相比较,似乎一点都没有改变,还是当年母亲手擀面的味道。
磕磕绊绊一路走来,心中不由感慨万千,端着的这碗面条,多么像极了人生啊!当我们处于懵懵懂懂的少年时,犹如一张白纸般单纯,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别人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就认为应该是什么。我们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走进了山水之间,认识了花花世界的繁华和见识了人性的复杂,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和被物质吸引的欲望,还有男女两性上演的一幕幕爱恨情仇,离别重逢悲喜交加的人生永恒大戏。我们已经不再单纯,发现山水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山水,这时在我们眼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到中年,有的人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茅塞顿开,回归初心,做回自己。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曾经沧海后,再去看世事,无非云淡风轻,不过是日升日落般泰然。回归自然,回归初心,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精彩,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自然而然,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生命本就纯真,大道至简。历尽千帆,愿你归来仍然是少年。回过头来,看山还是那山,看水还是那水!
端着面条不由怔怔发呆,觉得有些沉重,必须要用满身的力量才能端得起他,不由在想,我这哪是在吃面条啊,这吃的分明就是人生!
(大漠童年拾贝)2021.2.1
作者简介
大漠:男,网名江山多娇,喜欢文学,古诗词,整日奔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偶尔写一点自己的心得,装扮生活,让心灯长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