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家产
作者/张友
乡敬老院七十多岁的李奶奶吃早饭时还好好的, 回房间就倒在床上, 呼吸困难, 脸色苍白, 嘴唇铁青, 双目紧闭。
工作人员小琴见状, 吓得连哭带喊把她唤醒, 要去叫大夫。
李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别叫大夫, 快去叫院长。”
小琴便哭着跑了出去。
李奶奶是邻村人, 无儿无女。几年前老伴病故, 去年卖掉房子, 家产都送给了左邻右舍, 申请通过后, 拎个黑提包来到敬老院。
接待时, 小琴指着提包说, 如有贵重物品, 院里可代为保管。

李奶奶叹了一声, “哪有贵重物品, 就几件衣服, 这是最后的家产了。其余啥都没了, 省吃俭用了一辈子, 到头来连根针都留不下。唉, 细想都是死带不走的东西... ...” 她说着就把提包的拉链打开, 拽出上面的衣服, 让小琴检查。
凡是进敬老院的老人都带些衣服或生活用品, 小琴也不再细问。
以后, 小琴打扫房间或整理床铺时, 看见李奶奶的黑提包放在衣柜里, 不让小琴动。

小琴想:又没有值钱的东西, 干嘛神神秘秘的。不过她不介意, 常听人说, 没生过孩子的女人大都性格独特古怪, 无儿无女也够可怜的, 以后得好好照料这个老太太。
时间长了, 小琴发现李奶奶在没人时,经常静静地坐在那里, 提包放在身旁, 看着和丈夫结婚时的合影, 呆呆发愣。
有时好像和丈夫唠嗑, “洪奎呀,还记得村后的那条鲤鱼河吗?那年我掉河里, 你救了我, 以后、以后我就嫁给了你... ...”

每当说这话时, 李奶奶便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高兴时, 嘿嘿地笑, 悲痛时, 呜呜地哭! 小琴明白了, 李奶奶最后的家产是这张珍贵的已发黄的结婚照。每当见李奶奶哭泣时, 她就过来相劝并哄她到开心为止。
李奶奶伤心过后, 便笑着夸小琴是个善良的好孩子, 像亲孙女一样精心照顾她。剩下的日子有她陪伴身边, 每天高兴快乐, 死也瞑目了。
... ...

几分钟后, 院长来了。
李奶奶勉强抬起手, 指了指衣柜。
小琴明白李奶奶要她的提包, 那张最后家产的结婚照就在里面。
小琴急忙取出提包拿到李奶奶的面前, 院长打开了拉链。

顿时, 院长和小琴惊呆了! 提包里装的竟然是一个骨灰盒。
李奶奶挣扎着, 用最后的力气喃喃地说:“对不起, 我离不开大奎, 所以违反规定, 偷偷把他的骨灰带来, 藏了这么长时间。提包里有六千块钱, 是花剩的卖房款, 也是我一辈子的积蓄, 捐给敬老院。... ...还有一个祖传的金镯子, 给小琴姑娘, 留个念、念想。”
院长拉着李奶奶的手, 含泪点着头说:“理解你的行为, 谢谢你献爱心。“

小琴抱住李奶奶, 已哭成了泪人。
李奶奶伸手去够照片,小琴忙拿起照片, 送到她的手里。
李奶奶面无表情地看了片刻, 此时, 鼻孔和嘴角鲜血流了出来。院长说是脑溢血, 坚持去医院。
李奶奶气若游丝, 顽强地睁大眼睛, 断断续续地说:“没用了, 我、我不行了。把我和大奎的骨灰撒、撒到鲤鱼河里。我们要变成鱼, 自由自在游、游。......”

李奶奶话没说完, 手一松, 照片掉在了地上, 头歪向一边, 像睡着了, 很安详。
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也闻讯赶来, 屋里顿时哭声一片。
作者简介
张友(曾用名:菅弘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人,原县司法局干部、律师。1993年赴日本发展,在日本多家中文媒体共发表各种体裁文学作品193篇。2018年2月转向国内网络投稿。现已在33家平台媒体发表文学作品242篇。作品入书或选入纸刊、报纸28次,在12个平台媒体征文、比投中获大小奖16次。并获多种荣誉称号。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佳木斯作协、桦南县作协会员,桦南县诗协会员。分别是14个平台的签约作家或诗人。

主播简介:
晚风,退休教师。喜爱诵读,喜马拉雅优质主播,滨州头条金牌主播,鸿雁文学等多个平台的金牌主播,以声音交朋友,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