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艳静美腊梅花
————童新铃诗歌艺术赏析
文/邓连朝
送走了隔离点的被隔离学生,值完班,终于可以着手拜读杨志杰推荐的童新铃老师的《卫运河畔是我家》著作了。童新铃老师是我的老同事、老大姐,尽管早在1993年就得以成为同事了,但是读她的作品,还是《柳青青》这本小说,对于童老师的诗歌还是第一次拜读。文如其人,是个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为事而写,诗歌为时而作。童新铃老师的诗歌,给我的启迪和感触还是很大的。
一、碧血丹心爱国情
《卫运河畔是我家》著作的开篇就是《祖国 我怎能不爱你》充分说明了她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心!正如这首诗里所写的,“我吃的每一粒米、每一颗菜都在你的土地上长出来。我穿的每一双鞋、每一件衣都渗透了你的血汗……”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恩之情,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当然这首诗紧紧围绕着“祖国 我怎能不爱你”一咏多叹,大有诗经之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文学艺术水平!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祖国。在《我想说》这首诗里,作者痛斥了日本“翻翻你的历史,侵略占了几何?强词夺理的狡辩,只会使你的灵魂加倍龌龊”。接着矛头直指美国“不要再把脂粉抹到女神的脸上,为了一己之力,杀人放火,你没少做!”一首诗痛快淋漓地抨击了两个敌对势力的国家,笔锋尖锐,针针见血,从骨子里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出离愤怒的正义感!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在《致马来西亚失联客机》这首诗里,作者沉痛地呼喊“客机,你听到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吗?你把我们的亲人带到了哪里?”那种母亲对伤害自己孩子肇事者的质问谴责回荡在天地间,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二、铁骨铮铮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一代人,“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准确描述了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在童新铃老师的诗词里时时处处都是提现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展现了她的铁骨铮铮的当代秋瑾、江姐这样的英雄形象!
她在《致环卫工人》一诗中,不吝笔墨、不加掩饰,大加赞美环卫工人道“你一成不变地穿着黄马甲,任时尚与你无缘。然而如果不是你的汗水洒落,那漂亮的衣服上一定有灰尘”“置身美丽的城市,常常想起你,你是天使,把人间变成天堂!”在《春风之歌》这首诗里,托物言志,讴歌了“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土层里万千的种子涌动着澎湃的心”,表达了对改革先行者的深深敬意。
作者在赞美正能量的同时,也锋芒毕露地批判了假恶丑。作者在《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首诗里这样写道:“你想找村主任,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村里的房屋院落,他的最豪华……酒店会所高尔夫城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变了模样的,十有八九就是他。实在找不到,还可以去机关大院问一问,他众多的子女不信碰不着一位”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某些村干部作威作福的丑恶行径!
诗歌为时而作,不要无病呻吟。童新铃老师的作品不折不扣地解读了这一点,她的大爱大恨反应了她的社会良知,更是表现了铁骨铮铮的可贵品质及高贵灵魂!
三、韵味无穷意象美
诗歌艺术需要音节美、建筑美和意象美,其中意象美是诗歌与顺口溜的分水岭,也是诗歌韵味的基石。作为资深语文老师,童新铃老师的诗歌艺术水平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意象美这方面勘称典范。
别具一格的描摹。在《月亮姐姐》这首诗里作者这样写道:“天街上人流如梭,月亮姐姐卖星星,只为米,不为绫罗。”皓月当空,群星灿烂,星月交辉,在作者的笔下,增添了人间的疾苦,使得司空见惯的星月有了新的内涵,意象美无限放大起来。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秋天的凉送来一抹寒霜。还有桂花的香,月亮姐姐的影子透着一点凄怆”与前面的卖星星一脉相承,展现了一个为生活所困的少妇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人以无穷想象!
言简意赅的工笔画。作者这样写仙人掌,“从不羡慕艳丽的外表和肥美的土壤,默默地在沙漠里打造春光”整首诗不过几十个字,不仅写了仙人掌的外形,更写了它的高贵品质。最后一句在沙漠里打造春光,令人回味无穷。而《声控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那一束橘黄,总在一刹那温暖心房!”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把灯光与人间冷暖挂起钩来,可谓画龙点睛。一个“温暖心房”把声控灯写出了灵魂,写出了情感,真正体现了诗歌艺术的韵味和魅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会诗无以言。诗歌是语言的精华,童新铃老师给我们用诗歌艺术再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给了我们以艺术享受,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文学艺术也是这样。尽管童老师可谓名不见经传,但是真正的艺术不是以名气大小来决定的。历史上多少无名氏的作品被人津津乐道,但愿我们不要因为傲慢和偏见而失之交臂。
2021年2月1日上午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