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母亲
文/张体心
诵读:语瑄

母亲在2020年清明时节,母亲于公历4月1日,农历3月9日清晨7点22分,在我们兄弟姐妹呼唤中,与她老家的弟弟、妹妹及远方的亲人的微信视频的呼唤哭泣中闭上了双眼,她静静的走了,却让我们痛不欲生。 母亲今年即将90岁高龄,生于1930年5月1日。“五一节”是国际劳动节,同时也是母亲的生日。每年“五一”我们都要为她老人家祝贺生日,本想今年90岁生日回老家,她的弟、妹,侄子和侄女们都要亲自为她操办大寿,用行动报答一直以来关心他们的――我母亲的恩情。但是她没能等到这一天,又因为今年是冠状肺炎疫情的原因,阻断了我们之间的通道,以致于他们无法亲自看望母亲。在航天医院病房里,我们与母亲依依告别,但不知道母亲仍然不愿意走的原因,这时哥哥提醒了我们,她是没有见到老家的亲人们,我们立即分别拨通了老家亲人的手机视频,对着母亲的镜头传来了他们急切地呼唤和痛哭声,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这时,母亲终于微微地睁开了眼睛还流出了一滴滴眼泪,我用手触摸着发热的泪水,理解了其中的内涵,遗憾的是没有与她的大侄子联系上,以前她一直惦记大侄子,知道他现在家境好了,也无所牵挂了,但是当他知道以后痛哭流涕,后悔莫及。

母亲患病长达三个月之久,2020年元月二十日,大寒,农历26日这天,母亲因心衰、房颤及多种病症住院治疗,经检查,她的各个器官都已衰退,在这段治疗期间,我与兄弟姐妹们轮流陪伴着母亲,细心照料,经过九天的医治和药物调理,她的各项指标基于平稳。让我们兴奋的是,春节之前我们都能回家了,每年大年初三是我们聚会的时刻,这是全家人一年最齐全、快乐相聚的一天,是孩子们收到来自长辈发给红包兴奋的时刻……这一天,我为母亲做好了出院的准备,帮她脱掉病号服,换上自己的衣服,就等待家人来车接了,在她的脸上,我看到她回家的兴奋。可就就在当天的上午,母亲突然发起低烧,温度并逐渐升高,高达38.6度,经大夫检查确诊,说是因为着凉上火,嗓子疼痛引起发烧,然后采取正常降温处理。我想,可能是因为前两天同病房的病友夫妻俩都感冒发烧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母亲体质弱而被传染,又因为多日在病房不能下床,所以大夫就作为一般的病症治疗了.接下来,医生又重新安排继续住院的流程,在原基础上增加药剂的品种,就在这时又听说“新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新闻消息,来自微信的大量信息,使我们人心惶惶,这时医院大夫根据母亲发烧现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排除了疑似病症,确诊与此病毒无关,我们全家人都放心了。但还是担心在医院治疗,会有交叉感染的危险,面临春节的到来,我们很想让母亲出院,她也是奔家心切,但是医生说发烧后必须要经过三天之后,观察没有问题才能出院。没办法只能坚持到大年三十,最后,我们与医生商量取得同意。

根据国家和政府禁止聚会,预防疫情感染的通知,原计划全家聚会无望了,我们只好在家待命,母亲的病还需要安心静养,就在这关键时刻,外甥女月月从外地旅游回来不能上班,她立刻将姥姥接到了她的家里,因为她是一个护士,所以我们都很放心,她对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好感动,使我们每个做儿女的在家都很踏实,春节十多天,在她的照料之下,母亲能吃点东西了,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好多了,心脏稳定下来,回到家中。好梦不长,在家没几天的时间,母亲突然又喘的厉害,全身红肿,奇痒无比,我们用家庭制氧机进行了输氧,喂药帮她解除痛苦。由于不能住院,我们兄弟姐妹就两人一组轮流照顾,外甥女儿张月夜里经常贴着姥姥的脸,搂着她用温柔的话语进行抚慰,对姥姥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母亲夜里很痛苦,轮流着给她全身按摩,一会儿也不能入睡。后来又发现母亲的胆红素超标准很高,经化验判断说是胆结石问题,因为上次住院输液利尿,导致体内钾含量流失过多,又因补钾含量超高等症状,我们及时把她送到了航天医院急诊室,经过了几天的治疗,各项指标有所好转。回到家,我们继续护理。但是事与愿违,母亲的病一天一天的严重起来,连续发烧数日,由低温升向高温,药物只能缓解一时,我们随时准备为她物理降温,后来大便发黑,甚至便血,我们怀疑是胆囊引起,送到医院,大夫让做核磁检查,准备做胆囊手术,但是因为母亲呼吸困难,无法进行核磁检查,只有回家了,刚到家不久,母亲就开始喘息急促,输氧都解决不了问题,看着她如此痛苦,又送到了急诊室,急诊室大夫说血项指标太低了,只有4g。输血才能延缓生命,只能去住院才能输血,正好赶上医院全面开诊,办好住院手续被送到了消化科,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检查程序,在输液的过程中她难受得把针管都拔掉了,找血管非常困难,每次都需要扎五六针才能找到血管,没办法,只有扎脚输液,这样我们只能不时的握住她的脚,防止针再次脱落。

当时在输血的过程中,母亲非常的躁动,身体抽搐,可能是输血不适的反应,就在第二天输第三袋血液的时候,母亲突然大量便血,一夜之间有七次,我和小妹跟大夫说,已经输了600毫升了,不要再输血了,流的血要比输的多,打着止血针,输着止血药也不能解决问题,大夫跟我们说,大概是大血管破裂造成的,这时大夫跟我们说今天晚上只有你们两位送老太太最后一程了,听到这里,我们俩的心都碎了,小妹抱着母亲的头,抚摸着她的脸说:“妈呀,不是我们不救您,是救不回来了!
一夜之间,小妹和我共同向母亲倾诉的心声,虽然母亲已无力回答,无力睁开眼睛,但是还是有意识的,发出哼哼的声音表示回答,我们讲述着她老人家的老年幸福的生活,儿女的孝敬之事,告慰他,不要带着遗憾,我们会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小妹仍然执着的跟她讲着,对妈妈说,您没有遗憾了,你安心的走吧,别再痛苦了,否则我们看着您受罪,也太痛苦了,我们做儿女的已经尽孝了,您的后半生是很快乐的,其实在前一天她就不认人了,就连最疼爱她的外甥女儿张月都不认识了。

回想起母亲闯过了那么多的难关,都没有离开我们,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那是在她76岁的时候,因脑血栓导致左半身不听使唤,我们全家人都尽心的照顾她,为她按摩治疗,使她能够在助力下,走出了家门。第二次是因为腰部的胯骨骨折又进行了手术,安装一块进口钢板,终身未取。第三次是87岁时,因乳腺癌,淋巴癌扩散又做了大手术,当时她对我们说“如果手术台下不来,就不要抢救了”她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但是这次她又闯过去了。母亲全身都是疾病,太不容易了,就在40多岁的时候,她血压已经高了,但最终离开我们,还不是因为血压高,而是因为流尽血液,就像对我们付出一样沤心沥血。母亲的身体疾病都是因为们劳累过度造成的,困难时期,在父亲54元工资的基础上,她要打临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她自信、自强、自立,是家庭的主心骨,是我们的天,她在家庭中的作用无法衡量,财富;她凝聚着一家人的亲情与和谐;她给予家人寄托与祝福,她为我们奉献了无限的能量。

4月3日,我们在与母亲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摆放了来自亲人们献上的花圈数十个,并代表他们向母亲告别。按照母亲生前的遗愿,在北京通州区“德芳潭”陵园,为她购置了一块墓地,这里风景宜人,周边还有一处很大的人工湖,我们又将已故40多年父亲的遗骸合并葬在一起,为他们敬献了鲜花和生前喜欢吃的各类食品,让他们相伴阴间,相互照顾。因为是在疫情中,我们的亲朋好友没能亲自参加母亲的葬礼,只有我们一家20余人为母亲送葬,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在手机视频、语音、文字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哀痛,为逝者默哀,为逝者跪拜,为生者祈福。听别人说母亲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和公历立单号的日子是个吉祥日,4月3日,正是全国悼念日,为抗疫情牺牲的英雄和全国的烈士、逝者降半旗,全国人民默哀日,我们同时正是为母亲送葬的时候。完成了安葬,我们回到了家里,在母亲的遗像前进行了追忆,哥哥首先回忆小时候母子俩共同打青草填补家用的往事,我当时也是清楚的,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年头,家家吃不上饭,母亲带着哥哥去郊外打草,然后晒干之后,从南苑到丰台拉着木板车徒步几十公里去卖草,当然一个夏天卖草的钱也能够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记得有一天去卖草,大舅从老家来了,妈妈没在家,也无法照顾他,待妈妈回来,他有些不高兴,母亲就将卖草的钱都给了他,现在想起来,我们都说母亲之所以能够得到家人的爱慕与她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她宁愿自己不吃不喝都要照顾老家的亲人。那时居民买什么都要票、证,供应量很少,母亲让我们省吃俭用把家里的白米攒起来给老家捎去,我们大概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却一直在支持母亲的顾家,还经常帮助妈妈给家中邮递物品,记得有一次表姐来家里,母亲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而我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得到。

在母亲临终前,亲人抱头痛哭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他们的血脉相连,正像他们在微信中对母亲倾诉的话语:表弟会赶说:“悄悄的,您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看您一眼的机会,就这么走了。我知道,这不是您的本意,因为您除了有孝敬的儿女外,家里还有一听说你回来,就提前一星期给你晾晒被褥的亲弟弟,还有那么多你经常挂在嘴边的大侄子,大侄女,还有那么多的子子孙孙,您不会舍得我们,您不会舍得这个曾经让你向往了一辈子的家。没想到那次关上车门却是见您的最后一面。我亲爱的大姑,咱们不是说好这个“五一”回来,几个大侄子给您过九十大寿吗,您也答应了呀,我还时常期盼那种热闹的场面,您都忘了吗?小的时候听说您要来我就趴在窗台上等您,等您给我拿来各式各样的点心,现在大了,我是真心的想您,盼着您来呀大姑。既然要走,那就安心的走吧,别带走一丝的尘埃。亲爱的大姑,娘家人给您磕头了,走好啊大姑”。 是的,表弟说的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表白,那时我们兄弟姐妹从来就没有吃过点心,只有回老家妈妈才能给老家的姥姥姥爷和孩子们买回去,我们只能看看,从没有尝过。表妹玉锁说:“我记得大姨做的焖面条好吃,做法好像是炒菜锅下面是菜,上面铺上擀的面条,焖熟搅拌特别美味。还记得小时候夏天去了大姨家,晚上热,让大姨给我扇扇子,那时候不懂事,惭愧。大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大姨放心走吧。”

表弟振鹏说:“大姨走了,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之中。大姨走了,却把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您的儿女,大姨您感觉到了吗?亲人们都思念您。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了,在这个中国传统的祭奠先人,怀念亲人的特定日子,我最敬爱的大姨远赴了天堂,我再也见不到我可亲可敬的大姨了,要想再见到慈祥的大姨只有在梦里,在回忆里。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肉,当时大姨家条件也不是很好,可是我一去大姨家,我可爱的大姨就给我炖排骨、肘子给我吃。我再也吃不到大姨给我炖的排骨了。大姨在天堂没有病痛,一路走好。”许许多多亲人的话语声泪俱下……我们可以清楚地想到母亲的为人是那样的执着真诚,无论是自己的子女,还是亲人的子女,她都是一样的疼爱,一样的看待。他们对母亲的评价是准确的,他们用自己淳朴的语言表达了感恩之情,那年因为我把一件大皮袄捐给了别人,母亲跟我发了火,是给他侄子留的,说侄子养猪经常外出拉泔水喂猪,天气冷,大皮袄抗风寒,弄得我心里非常纠结,最终在我耐心的劝导之下,母亲才缓解了对我的态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母亲就是一个一切想着别人的人,我每次回家与母亲谈论的话题几乎都是老家人的事,提起她小时候的趣事非常有兴趣。这是她不忘初心,永远根植于那片生她养她的温情土地的原因,也正是亲人们对她的情怀而赢得她的心,他们把最好的物品大包、小包的给我们带回来,每次回家都会有上百人看望和送行,以至于在每年清明节,她提前一周就不能入睡,期盼回家的迫切心情。今天我们一家人在讲述母亲这个家和过去的和谐场面,让我们体会到正是母亲以身作则,处处是正能量的家风、家规,营造了我们扯不断的亲情。母亲的一生是吃苦耐劳的一生,是永远想着家人而忘我的人,是永远顾家的人,是与街坊同事相处融洽善良的人,是培养我们子女,带大孙辈辛苦一生的人……她老人家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相互关怀和牵挂着自己的亲人,我要将母亲的希望和温暖带给全家人、带给我们的下一代,延续她的希望,继续追忆母亲的故事,传承她的优良品质、传统作风!

简介张体心,女, 1955年12月26日出生 燕化退休职工。燕山石化公司文学协会会员;房山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喜欢写作,有多首诗词、散文刊登在《房山报》、《燕都》、《燕山油化报》等刊物。 小说“兄妹情怀”、散文《我的姥姥》等代表作及诗词在《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登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