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生活写人生
——读童双勋作品集《童言劝语》感言
文/张忠义
正当人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辛丑年新春佳节之际,好友童双勋先生的第二部书作《童言劝语》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童双勋先生送给亲朋好友及读者的一份沉甸甸的新春厚礼,可喜可贺!我有幸得以在第一时间近水楼台先睹为快。虽然书稿在送审前曾送我一阅,征求意见,但正式出版后仍令我惊喜不已。版本设计漂亮,装帧精美,文字精炼,图文并茂,给人以美感,使人爱不释手!这部书稿,收录了作者近三年来的散文、随笔、读后感和诗词等作品120多篇(首),计20余万字。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人生思想轨迹。我总体感觉,这部书作比他的第一部著作《我的人生旅途》故事更精彩,内容更丰富,文章更耐看。双勋先生的这部大作,从书名看,便已先声夺人。童是他的姓,劝是他笔名(里劝)中的一个字。《童言劝语》从字面上讲,就是他的故事、他的语言和他的感悟。从深层次讲,童言又有“童言无忌”之意,就是真话、实话,而非大话、空话。劝语也有劝导、引导之意,就是用他的故事和感悟昭示读者,从中受益。相信读完本书的朋友,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相逢是缘,相识是福”。我和双勋先生相识相知已五十余年。我俩从十七八岁求学相识,历经高中同桌同窗、一个车皮到宁夏、县中队里同锻炼、武装战线共翱翔,逐步发展到一个单位共事,一个班子相帮。转业后虽奔赴不同行当,却又毗邻而居,早晚见面,互帮相商。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爱好,长期的交集,促使我们从乡友、学友、战友发展到文友、笔友和生活中的密友。可以说,我俩是彼此相知,相互了解,互帮互助,共同前行的。以我对双勋先生的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成果丰硕,生活多姿多彩。他的多彩人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胸怀大志、目标高远。上高中时,他学习刻苦,热心公益,被推选为学习委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毕业后,由于品学兼优,被扶风县委组织部抽调参加整顿基层工作队,成为培养对象。参军后,他学习积极,训练刻苦,成绩优异;干一行钻一行,每个岗位都成绩骄人,表现出众。转业后,更是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搞培训、编“局歌”、写报道,终究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专业办报人,成了《宁夏邮政报》的创办者和首任总编辑。退休以后,他仍然笔耕不辍,很快完成了15万多字的纪实性自传《我的人生旅途》。又三年,这部20万字的《童言劝语》又呈现在大家面前,真是令人惊叹!他的作品,以其良好的口碑被推荐参加了家乡己亥年春节举办的《名家荟萃著述腾香——扶风籍文艺家作品成果展》,进入扶风籍文艺家行列。其二,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他爱读书勤学习的习惯在他的朋友圈中闻名遐迩。这一点,从他的书稿中也能反映出来。这部作品集,写读后感的文章就有十多篇。从中可以看出,他是用心阅读,认真思考的。因为只有阅读了,才能写得出;只有读得细,才能感受深。双勋先生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勤于积累资料,善于总结经验。他能从几十年的公文写作中,总结提炼出一套公文写作教程;能从工作研究写作中,总结出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能从几次装修房子中,总结出家庭装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让一些专业人士也自愧不如!他给自己积累整理的病历资料,时间之长,内容之细,连医院的医生都惊叹不已!他是随时随地都在学习,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并且随时奋笔疾书,积累成篇。他以新闻人独有的敏感,关心家乡变化,关注单位改革,赞颂城市发展,讴歌改革开放。这部书稿中,既有他回故乡的足迹,又有去石家庄和新疆探亲的经历,还有去贵州旅游的见闻等。其中有几篇文章他是在探亲和旅游的途中写就的。可以说,他的写作已经达到炉火纯青、随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层次。他的这种敬业精神、这种工作状态,这种迅捷敏锐的速度,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其三,热爱生活、爱好广泛。他不仅工作拼命,也很有生活情趣。他坚持走步锻炼、习练太极几十年,生活简约,养成规律,成效斐然。退休后,依然坚持良好习惯,注重科学养生,保持平和心态,安享晚年生活。他写的《古稀遐思》一文,是对几十年人生经验的精彩总结,被网友称赞为“教科书级的心灵鸡汤”。他写的《人老心不老》、《别把衰老当病治》、《科学养生》等文章,准确反映了他的良好心态和养生观念。他的《举杯论酒》、《品尝羊杂碎》、《吴忠牛肉拉面》等短文,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的细致入微。他能从养花、养狗、散步、唱歌、装修等小事中,找到生活的真谛;能从大家熟悉的手机、收音机和报纸中,找出生活的乐趣,写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章。他的爱好广泛,并富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他自己设计制作的相册、纪念册想象丰富,配图美艳,装帧精致,堪称艺术佳品。而且他的每一个爱好,都能长期坚持,并且卓有成效。他的集邮时间长久,精品多多,价值不菲。他收藏的打火机堪称“打火机博物馆”,先后被区市几家报纸、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他收集的钱币、奇石、景点门票、生肖饰品、字画等,也是内容丰富,品种颇多。他还是一名养花高手,他养的花卉品种繁多,长势出众,并且经常送人,以花交友,把养花提升到了一种品味生活的高度。退休以后,他半路出家学习摄影、习练书法,很快小有成就。他的所作所为,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完美写照!
其四,爱心深厚、乐于助人。他不仅佛眉善眼,慈心博大。遇到地震、防疫等自然灾害,他积极捐款,施以援手。对老乡、战友和朋友,他相处真诚,豁达大气。在家里,他孝敬父母,无微不至。特别是他把每年和岳父母相聚的照片做成相册,以疏解老人的思念之情。他撰写的《深切怀念敬爱的舅父舅母》和《姑母春晖》两篇文章,展现了浓浓的亲情关系和三位老人生前的高风亮节。撰写的《岳母的晚年生活》和《我的哥哥》两篇散文,虽然记录的是她(他)们的生活小事,但给了其强烈的晚年生活慰藉,又把尽孝提升到了满足精神需求的更高层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每年坚持看望躺在病床上二十多年的老领导郭一平,又帮他整理出版了自传体著作《纪实小忆》,圆了老领导出书的夙愿。其五,重视家风、言传身教。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桂芝温柔贤惠,勤劳能干,把他们的小家收拾得利利索索,井井有条。儿子童圣继承父辈传统,工作认真,作风扎实,成果丰硕,连年评为宁夏移动公司先进。孙子童童更是不甘落后,在学习生活中处处争优创先,成绩骄人。家人的表现是和童先生在家庭生活中善经营、勤指点、做表率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同舟共济斯相守》、《妻子学唱歌》、《鞋的情感》等作品,就是最好的写照。他对儿子更多的体现在言传身教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儿子做出了表率。他对孙子童童,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除接送上学外,还专门布置了一面童童的荣誉墙,激励孙子成长。对二胎孙女允儿,他从一出生便注意培养良好习惯,听音乐,看照片,做影集,并总结出了带孙子的苦与乐。这一切充分说明,童先生的家庭经营和教育理念是高超的。《童言劝语》是双勋先生多彩人生的真实记录,真情实感的再现,更是他诠释自我的完美写照。书稿中,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观景抒情,篇篇都是从“我”的角度,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所忧所虑,从而反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双勋先生的这部书稿,就是他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生动写照。有幸能看到此书的读者,定也是有福有缘之人。推荐大家详读细品,进入他的思想海洋遨游,定也会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作 者 简 介
张忠义,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绛中村人(扶风县原五泉乡绛中村),1952年出生,宁夏电大专科毕业,从军26年,上校军衔。在部队基层单位和军分区、省军区、大军区机关从事文书、组织、纪检工作,担任团副政委、武装部政委等职。转业后任宁夏青铜峡水电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爱散文写作,常与文友交流创作体会,在媒体刊发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