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童年往事
精华热点

那个年代
卓洲松
光阴荏苒,
转眼间已过了四十多年了。
那个年代,很小时,
住进毛草房里的住宅,
在坑坑洼洼的黄土地上爬着。
满身污泥沾身,时不时吃着泥巴呀!
啊!贫穷,无法想象。
长大了一点,
多么希望先人忌日中祭拜后的白米饭,
和那煎鸡蛋!
热情的渴望露天电影的播放,
那人山人海,
银幕前是一片观众的海洋。
真盼望夏夜中满天星星闪烁,
睁开眼睛数着萤火点点的场景,
还期望带着草席去榕树底下睡晚觉,
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虫鸣声!
那时,全国各地,
家家户户不用关门闭户,
那是人们心中没有小偷的这个概念。
最厌恶的是三餐番薯和稀粥,
更讨厌餐桌上的咸菜和萝卜干。
喜欢来一点酱油,
欣然倒一些豆酱,
好高兴的是来一块南卤豆腐,
都伴粥一餐。
买一包三五毛钱的茶叶,
来招待客人。
家里有一部黑白电视机,
围满老少,像个宝似的是那么希奇!
骑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
那是一种无比的荣耀。
听一段收录双全的录音机的声音,
让人精神倍爽。
夏天,打开电风扇乘凉,
不停的称赞"好凉快"。
谁的家里有一部脚踏的裁缝机,
那是不得了的竖起大母指啊,
便有了自做的新衣呢!
还有谁家中有一台冰箱,
便是万元户的派头。
那个年代,穿梭于戏台寻找乐趣,
玩得多么开心!
也在戏台前摆下草席或板凳,
今晚看戏就有一席之地了。
那时也有不少乐园,
与同伴对弈一般,
争得面红耳赤,胜负是那么的重要。
独自去滚滚铁圈,
跑了三五里,热汗淋漓,
还是那么高兴啊!
春日,
拿着自做的风筝到野外去放一放吧,
拽着线的感觉真好!
呼朋唤友,去捉捉夏天中的蝉,
最爱听的是那鸣叫的声音。
带上几个顽皮的,
到树上捣捣鸟窝,
抓雏儿,捡鸟蛋,
多么兴奋的一天!
看,那一群小伙伴在捉甲虫、蜻蜓和蝴蝶,
东张西望,踮脚举手,
那真是乐趣无穷啊!
跟着灵活的去草丛中抓抓螳螂和蟋蟀,
听说它能吃蚊子,把它放在蚊帐内,
晚上蚊帐门都打开了,
第二天,
手、脚、脸都被蚊子光临过后的小红包,
昨晚蟋蟀的鸣叫是最好的安慰,
这才无怨无悔!
看,家中无柴草,带上筐和竹耙吧,
去耙一耙树林中的树叶,
本知道挑不动,还拼命的往筐里装,
肩膀上红红的深沟可以对家人遨功了!
周末到了,玩扑克牌去赌一把,
那筹码就是大号电池盖、包装烟纸和卡片等;
接着用包装烟纸和日历纸折的飞机拋向空中,
或用手折成方形,用力一摔,碰碰的响,
高兴得欢叫着;
蹲在墙角下,
与同伴丢一丢卡片和小人公仔,
输赢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快来定好人数,去跳一跳地上画的圈,
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比一比谁赢呀!
在校园里与同学跳一跳绳,
邀上好友来洒一洒石子,
或张耕丝绳,
忽儿单脚,怱儿双脚,
从低到高有规律的跳着,
各种游戏让人应接不暇。
大热天去大榕树下乘凉吧!
随处都有人在讲故事,
听一听水浒、三国的情怀。
夏天到了,
背着隔热的铁皮箱去卖一卖冰棒吧,
卖几个钱来补贴家用,
每每都得到父母的表扬。
跟上几个捣蛋鬼去爬一爬树,
在树中捉迷藏,其乐无穷!
到村前的田野上去寻找粘土,
取来一把,
用手捏一捏泥巴,
做做心爱的泥玩具。
那野外的生活,
可以烧一烧番薯,
烤一烤鱼虾和鸡鸭,
填饱了肚子,真好!
下雨天,
带上几个死党去筑一筑雨后水沟中的小坝,
放开水闸,看看谁被冲垮,
高兴得拍手称快。
考试快到了,挑一挑煤油灯芯,
在昏黄的灯光下夜读起来,
反复的复习着!
在学校里,还可以看一看连环画,
被情节打动了,嘴巴拼命的叫唤起来,
还时不时的独自磨牙擦掌呢,
是那么的神经质啊!
哦!左邻右舍,
传来了歌曲和戏曲的声音,
都被吸引了,不自主的跟着哼一哼!
那个年代,嬉戏于湖河溪边,
与伙伴打打水战,
跟长辈去捕捉鱼虾,
独自垂钓于池塘,
跟同伴去放放牛,
在田野里赶赶鹅鸭,
帮忙浇浇菜和秧苗,
也有提着锄头去锄那蕃薯地,
便有到处寻找蕃薯出苗的。
丰收到了,
晒一晒稻谷和花生,
这是全家的家当,
父母交代可要看好啊!
农忙到了,要去锄那收割后的田地,
拿着耙耙那带泥水的土块,
直到平坦了为止!
播种时节到了,与家人去拔拔秧苗,
再去插插秧,
腰痛手酸,自我感觉功劳挺大!
收沙参了,
可以用陶瓷和玻璃块去剥掉沙参中的皮,
老板的加工费两毛钱一斤,
高兴的拿着劳动得来的成果买零食,
还能补贴家用,真好!
八月中秋,
俗风浓厚,看那两人对趴着,
是在请牛神,
他们天翻地覆地冲撞,
醒来不知道自己干过了什么!
也有请仙姑的,
一柱香可以游一游地府冥间,
期中的经历不知从何想起!
多么期待过年,
家家户户穿新衣戴新帽,
还拽着压岁钱,
也有放着鞭炮,
常常看到舞狮的,
接着也听听唱曲的,
村里理事送给的钞票呢?
瞧,在彩旗上,这是打赏。
三月妈祖生诞,
这是十二年一逢的大办巡街,
那情景会让你眼花瞭乱,
各种英歌、挑花篮,挑高脚,
八仙、八音等……
大饱眼福,拍手称快!
端午来了,
约好几个同伴爬山逛海,
是为了缅怀伟大的屈原,
跑到很远的县城去看看赛龙船的,
热闹非凡,
记得要去海河湖溪洗一洗午时中的澡,
这是洗掉霉运,迎来好运呀!
又是七月中元节,
太热闹了,
纸糊的大士圣王,
十几米高,威武迫人,
还有潮剧戏、皮影戏、露天电影,
各种乐队、各种祭品等等……
超出你的想象,
每村中元节都有约定的一天,
到祭拜的那天,是那么虔诚祈祷啊!
那个年代,
与同龄的相聚大街小巷,
看大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
时常能欣赏集市中的杂技表演,
经常围观空地上的农家具修补师傅,
农民伯伯挑担买尿的吆喝声声,
要上厕所,去蹲一蹲露天厕所,
有些同龄的提着篮子去捡猪牛的粪便,
为了猪牛屎尿逗圈圈,
闲来无事弹琴吹箫,
过过家常,
寻找电视剧,
听一听流行歌曲,
享受一般,
田园风光,
三三两两在种田!
那个年代不再,
记忆犹新,
如逝在眼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