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纪事:关于方言没落的思考
中流
2019-04-11
现在的许多人不会说父母及祖辈保留下来的方言了,例如我家,以前小的时候,在连队里生活时,我和爷爷、奶奶都是用客家话来交流、沟通的。现在,即使在家里,夫妻之间还时常讲客家话,但是,家中的小朋友只会说普通话了,曾有一段时间,这种情况给我带来些许失落与担忧。
每个地方的方言,仔细去看,都是美妙的,其发展的历史也显得非常有趣。例如海南岛,海南话在其发展历程中,确实主要受闽南语影响最大,海南话初形成于秦汉时期,古汉语楚方言移民语言和唐宋期间,福建移民语言的两个历史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具有很强"闽语"特征的方言。这也体现在当代闽南语和海南话中许多的发音是一致的。
海南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与雷州话、潮汕话同属姐妹系语言,据载,南宋末期,几十万福建莆田人为了躲避战乱,迁来海南岛生活,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话受到外界的语言干扰不大,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调得以保存至今。海南岛是中国典型的方言交错地区之一,主要是因为历代海南岛的开发,各地的人陆续移民,复杂的语言汇聚,又各自保留着典型的语言,目前,据资料显示海南岛地方方言主要有:琼文话、黎话、苗话、回辉话、临高话、客家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富马话、海南话等等。
海南话中许多保留了中国古代南越一带语言的特色,表现为用词的颠倒等,例如:称台风为"风台",称母鸡为"鸡母",称你先走为"你行过前",保留称呼外来动、植物时带个"番"字,例如:把花生叫做"番豆",把番木瓜叫做"番瓜",把地瓜叫做"番薯",把加积鸭叫做"番鸭“等等。此外,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海南岛的许多军人就地转业,投身于海南岛的火热建设,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从祖国各地迁来海南的外地居民中,也有许多在使用着白话、客家话、潮汕话、浙江话、云南话、四川话等等的人群及族群。
在海南众多语言中,地处万宁市侨乡的兴隆华侨农场,兴隆普通话也极具地方特色。自1951年建场,在农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兴隆逐渐聚集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兴隆华侨农场除了咖啡、温泉、东南亚风情歌舞及美食外,兴隆独特的普通话也是一大特色。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好工具,不同国家、地区的归难侨走到一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生活、学习和工作,人们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兴隆的热情,摒弃了说了多少代人的不同语言,用起了新"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独特的兴隆普通话孕育而来。兴隆特色普通话是一门语言多种文化,它明显带着客家话口音,海南话口音,东南亚马来西亚话口音,印度尼西亚话口音和普通话口音等,自成一派,风格独具。兴隆普通话发音的最大特色就是,大多数字都发第四音而且速度快,这也是兴隆人讲话显得大声的重要原因。兴隆华侨农场建场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兴隆,一开始,人们或许不太能一下子就接受这种快速度以第四声调发音的地方普通话,但在多年后,外来的人,往往也会说着一口流利的兴隆普通话了!
以下是一些兴隆普通话词汇整理:1.名词儿子:赖老头:老八公(注:八发4声)舅舅:QQ(注:第一个Q发3声第二个Q发2声)小偷:切老(注:切发4声)傻子(男):索仔傻子(女):索婆2.形容词空闲:含含闷热:谷(注:发4声)事情严重:太沃(注:发4声)受欢迎:辣古吝啬的:孤寒好吃的:好料大声讲话的人:太汗雕讨人厌的样子:杜领3.动词泡妞:漏妹拉肚子:哦利肚气死人:激死人藏起来:并起来拼命:搏命(注:搏发4声)吃饭:测饭呛到:触到脱臼:脱告发抖:搏尊开溜:飞落耍赖:干臭4.蔬菜茄子:矮瓜芥菜:概菜苋菜:旱菜四季豆:乌龟豆五指山野菜:树仔菜5.动物鸡:该水蛭:扶齐公猫:喵公小鸟:雕仔黄鳝:黄先6.其他过家家:麻萨市场:巴萨大肚皮:太肚别(注:别发4声)石头:萨古鼻涕:屁浓铁锅:沃头
这种特色的兴隆普通话,当下,小朋友们会讲的也不多了,标准的普通话促进了人口流动带来的交流方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反过来,统一的市场经济也在加速了地区方言的没落,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方言的快速消逝,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已经消逝的古代语言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搬到城镇,生长在城镇,人们的童年在城镇中度过,人的记忆、知识、习惯、价值观都在城镇中自然形成,人们自然成为了所在城镇的主流人群,自然的,人们也只会对所生活的城镇有归属感!而城镇也就成了当下大多数人的家乡。 
想想自己,也离开了曾经生活的连队,在城镇里安家、置业、工作、生活……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生活,早已回不去了,童年的回忆即使顽强,也只会扎根于我们自己的脑海中,不必过多的向下一代去反复描述,他们会难于理解,很难去体会的。我们已经在城镇中拥有了自己的家园,沒有了熟悉的方言,沒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家乡应该具有的乡土气息,但是,下一代的年青人,他们讲着统一的普通话,仍然有着自己的童年的美好生活及记忆!关于方言的传承,地方文化的继承,会依人类发展的规律在进化,不用过于担心,比起一个人的个人发展,人生幸福来讲,这都不算什么,年青人虽丢失了祖辈传承的方言,但是,在城镇里成长,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东西,或许在讲着熟练的普通话,甚至可以用英语及他国语言来进行更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他们会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等等!大多数年青人,他们从生下来开始,就已经是所处城镇的原著民了,丢失了方言,不等于没有了家,没有了家乡,恰恰相反,他们的家乡就在所处城镇中,他们的人生会更自由、更幸福,关于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广东五星志愿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