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毕林飞
——诗书扶风电视讲座

解读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
今天我们来讲讲李强先生书写元代诗人吴镇的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
书法家李强:河南省固始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原任郑州师范美术教师、《郑州晚报》美术编辑。1985年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历任《书法家》、《书法博览》编辑和《青少年书法》主编。1991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第七批优秀专家。
李强擅长篆书。篆书也是我国传统书法之一。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泛指秦代小篆以前的各种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等。小篆是指秦统一六国后由大篆创制的字体。所以,大篆也叫籀文,小篆也叫秦篆。大篆雄浑,小篆秀美。
我们再来看看诗作者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浙江省嘉兴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擅长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山水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精书法、工诗文。作品有《渔父图》《双桧(guì)平远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下面我来读一下他的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
江汉风流地,文章屈宋多。
千秋无锦字,谁识窦连波。
诗中提到的苏蕙(356~383-):字若兰,雅称苏蕙子,东晋才女、诗人,扶风四大才女之四。秀丽聪慧,精针工刺绣,通音律文史。16岁时嫁于窦滔为妻,住在法门寺西侧的织锦巷。窦滔:字连波,窦朗次子。21岁时从军于苻坚部下;后来在镇守襄阳时收到苏蕙三年来所创840字的织锦回文诗,窦滔看后伤心落泪,拿给苻坚看。苻坚感其诗才,允许窦滔接苏蕙到襄阳;窦滔派人送回赵阳台、接苏蕙到襄阳。33岁时阵亡于秦晋淝水大战中,安葬在周秦坡村王家组坡地(今扶风县七星河东岸西宝公路大桥北侧)。织锦回文诗是一个纵横各29字的汉字方阵,共840字,用锦丝织成,纵横反读,皆成诗句,唐周女皇武则天读织锦回文诗后命名为《璇玑图》,并写序褒赞她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此后众多文人以“织锦回文璇玑图”进行研究,从中解读出成千上万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这首诗的大意为:
江汉是一个风流人物层出不穷的地方,文章以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和宋玉最多。
千百年来若还没有织锦回文诗,那就没有人能够认识她的丈夫窦连波。
诗中提到的江汉:一般是指长江、汉水一带之地,这里特指窦滔和苏蕙的出生之地——陕西省关中地区。亦可泛指中国。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人士。他那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伟大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湖北省宜城人。他是屈原的学生,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
这首诗应该写于元代中期,中国社会处于鼎盛时期。作者写这首诗,表面是赞颂战国时期的屈原和宋玉,其实是隐喻苏若兰,那就是说苏若兰的织锦回文诗(即璇玑图)也和屈原、宋玉的文章一样优美。反过来又说:由于有了苏若兰的回文诗,她的丈夫前秦安南将军窦滔也就出名了。诗虽然艺术性不太高,但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诗可以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