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的年》
文诵:苏玉蓉
配乐合成:银色雪原
编辑制作:娲儀

从前的年,过的是企盼,过的是细水长流。
小时候总觉得时光很慢,总是在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时,穿新衣,穿新鞋,吃糖果,放鞭炮,还有各种美食,那种醇美的企盼早就漾满了我美好而快乐的童年。

最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夕,妈分别交给我和弟弟几毛钱,派我俩去买劳桑糖(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各种各样颜色,外表沾着白沙糖,没有糖纸的水果糖)。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些紧俏副食品都要凭证凭票,排一次队只能买到半斤水果糖。当我和弟弟各自都买到糖时,我们好兴奋。我们把糖和剩下的钱都交给妈,急切地盼着年早点来到。

妈妈会把糖保管起来,放学回来有时妈妈会给每人一颗糖,我总是舍不得一口气吃掉,会把一颗糖咬成多个小块块,用纸包好,细水长流,一整天都有糖吃。虽然那时候国家还不富裕,物质匮乏,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淳朴。我们家有老有小是个大家庭,加上爸妈持家、教子有方,一家人总是开心多多。

从前的年,过的是纯正味道,过的是解馋。有限的肉票买来最新鲜的肉,最新鲜的鱼,还有自家养的鸡、鸭、鹅、兔子,更是丰盛家宴的来源。年前,爷爷会把菜刀磨的飞快、锃亮,好让妈妈用得顺手。那红烧肉的香味引得孩子们有事没事的都喜欢到厨房转悠,盼望着早点开饭。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妈妈会连夜赶做很多好吃的,当时的我就是妈妈的小助手。等弟弟妹妹都睡了,妈妈就开始炸芝麻片,炸糯米糖果团子,炸小麻花,把一个个饼干桶装得满满的,好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好好觧解馋。还有炸排骨 ,炸带鱼,炸肉皮,炸肉丸子等等。分别一样一样的装满家里的小盆子,放在那里用报纸盖上,从初一到十五天天顿顿有得吃,那时候的年可真是解馋啊。反正那时候物质匮乏,家里的东西就是最好。那时学校放寒假,我们兄弟姐妹多,打扑克,下棋,唱歌,吃妈妈自制的零食,别提有多美了。每每想来那仍是一段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

从前的年,过的是传统年,过的是仪式感。初一早晨,每个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通常都是妈妈自己做的)。由妈妈带着我们去爷爷的房间拜年。爷爷也穿上他那套过年才穿的中式缎子装,精神矍铄地坐在那里等我们去拜年,我们每个孩子或站或跪,都要规规矩矩很正式地说一声:“爷爷过年好!” 爷爷顿时满脸笑开了花。

过年大家在一起包饺子是老传统,没有饺子就不算过年。一家老少包饺子是最热闹,妈妈擀饺子皮,爸爸和爷爷包饺子,大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妈妈就安排我们在旁边摆饺子,数饺子。他们包得太快,我们数来数去数不清,逗得爷爷眉开眼笑,一家大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爸爸曾说过:“什么是家?家就是有老有小,有男有女。” 我现在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最近几十年国家强盛起来,我们几个也都长大成家立业了。过年了,我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另一半,领着孩子 、揣着红包、拎着礼物去给妈妈拜年。那时,妈妈的门口停满了我们的自行车。兄弟姐妹进屋齐动手,有的洗菜,有的摆桌子拿碗筷,有的调电视,要早早的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调好、准备好、就怕错过春晚的开播时间。鞭炮是一定要有的,弟弟们在门口放完鞭炮,年夜饭就开始了。一家人热热闹闹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那是一年中最喜庆最温馨的时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赶上了好光景,生活好了,各家都有了大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冰箱...... 吃的用的应有尽有,随时可以买到,人也越活越年轻。可每逢过年妈妈还是照老习惯做很多好吃的,意思是年年有余……保留着传统年味。

如今我们的生活奔了小康,家家都有房有车,可人人都忙。过年了,有的值班不能回家,有的出国留学,有的移民海外,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已二十多年没在老家过年了,好想......好想过年的味道。不知为什么,今年的春节比任何一年都更想家。只好一遍又一遍的在脑海里回忆那往日的时光。动情之处,无语凝噎,千般滋味一言难尽。
家是年的主料,年是家的味道。家是年的主旋,年是家的高潮。
遥祝我的家人春节愉快! 过好每一天,健康平安,顺心如意!

作者、主播介绍

投稿、洽谈业务请扫码关注!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