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逢小年,大早上买了东西,在家吃了早点,就急急忙忙的赶往父亲那里。他正和一群老太老爷子在门口坐着,因为没有太阳,每个人都安安静静的在等阳光。脸上的表情,都很平静,衣服都很新,似乎都在等着各自的孩子来看他们。
我笑着走到他们眼前的时候,有一个阿姨认出了我。就高声喊着:“这不是你家凤琴回来了?”我的父亲还给她逗趣说:“不是,是我闺女。”他们一个个笑开了花,打破了刚才平静的气氛。
父亲问又带的啥?我一一回复,就这一次高兴地说:“回家!”还问要不要他提,我说不用,就这样一前一后欢快地上楼。这情景像极了我们的小时候,看到父亲回来,惯性地跟喜鹊似的,叽叽喳喳地往家跑。
父亲的房间还延袭着过去多年以来的整齐,母亲的风格就是整洁,干净。只是墙上多了花黄柳绿的年画。等他坐到沙发上,验收我给他带的年货,然后一个一个的放到冰箱里。他说今年天暖和,冰箱都开了一个多月了。
这也是他难得的一次破例!那是大弟给他从陕北带的羊肉,二弟买的牛肉、其他吃的,只好放起来。也就这次没提浪费电的事,乐呵地夸他的儿子都好!惋惜我的母亲没有口福,如果母亲在,她也多享福啊!
父亲说着话就从桌子底下拿出上次我给他买的水果问我:“这是什么东西?它怎么吃?”我笑着取出来一个,顺着桌子一转,揉了一圈。告诉他说:“这样皮和里边的瓤子就分开了。这是葡萄柚,它的味儿酸甜可口,橘子太甜有点腻,山楂偏酸,容易倒牙。只有柚子适中。还开胃,解腻。”剥开后递到他的手里,我俩一人一半,看他吃得开心,我也高兴。
阳光从阳台照进来,带着春天的温度捷足先登。隔着玻璃茶几,父亲靠着沙发讲:“今天祭灶,要甜甜灶王爷的嘴,让他到玉皇大帝那去说说好话。”我说:“我先去把灶台收拾干净,你晚上好摆贡糖。”等我把抽油烟机和煤气灶擦干净,从厨房出来的时候,阳光暖暖地照在父亲的身上,他已经打着小盹睡着了。
我没敢惊动他,悄悄的拖地,一间、两间、三间卧室,客厅刚刚完工,父亲就醒了,他惦记着他的发面,要蒸馍呢!我说:“等我洗洗手,让我来吧!”他还是那句老话说:“你手上没劲儿,揉地不匀乎!”于是他在厨房忙碌,我继续收拾其他的角落。
等父亲盘好面,揉完馍。我这边的活也刚好结束了,就跑到厨房里去给他帮忙,父亲刚好要包糖馍。于是我们两个就一起包起来,三角的,圆形的,花样了案板。只一会会功夫就上笼开蒸,一看表都快三点了,父亲就让我也赶快回去,他送我下楼,还不忘提上我拖地的水要浇到门口的地里。
楼下的阳光更广阔一些,天地宁静而辽远。平常打牌的人也都散去了场子,那些儿时奔跑着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父亲给我准备的贺卡是当年的奢侈品,上面的玫瑰花成了我一生的向往,背面的文字是上进和坚强,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我告诉父亲快回去吧!厨房还蒸着馍,糖包好了就可以敬灶王爷了。今年灶王爷保准吃得满意,上天去说的都是好话。父亲也笑着,跟孩子似的,点着头,跟我挥着手。阳光洒在父亲身上,照出父亲年轻的模样,映射出长寿的秘诀取决于快乐和单纯,今夜灶王爷的话题也应该是围绕着糖的甜甜蜜蜜吧!

楚丰华
2020.2.4
18:48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