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喽,回家喽!我要回家喽!进入腊月以来,不管是工地上,还是生活区:宿舍、食堂,总是能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首《回家喽》唱哭了多少思乡的游子,唱出了我们多少打工人的心声。
是啊!春节是我们华夏民族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每逢春节,不管你身在哪里,不论你有多忙。大都要抽出时间,不远千里地赶回家去过大年,和亲人团圆。对于我们常年在外打工的游子来说,家更是我们的思念,我们的挂牵,我们的根;那里有我们年迈苍苍满满思念,期盼儿归的父亲、母亲,有我们相濡以沫,无怨无悔,默默操持家务容颜渐逝的妻子,有我们聪明伶乖巧懂事的娇儿幼女。平常在外打工忙碌无空,过年回家和亲人团聚,说上几句嘘寒问暖的知心话语?比什么都强,比什么都重要。工友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今年过年回家不?买票了没有?谁一旦买了票,订下了回家的时间,都羡慕得不得了。所以回家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恨不能掰着指头,数着星星盼归期。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也是有钱无钱,回家过年?

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搞得我们措手不及,全国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勇战病顽,齐心协力,防根堵源。历时七十六天,终于把病毒基本彻底消灭光了。不想乙丑年初,病毒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先是境外输入性病历,接着是冷链食品,又搞得人心惶惶。还好有去年防疫积累的丰富经验,才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稳定了民心。但各地政府仍相继发出通告,要求在外务工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在外地过年,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负债。可各地情况不同,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高中风险区域,更是严上加严,回家是想都嫑想,你没事,你确定你身边的人都没事吗?回家后,集中隔离观察,做几次核酸检测,折腾来折腾去,可以说得不偿失?可对低风险区则不同,虽然说原则上也要求就地过年,可工程结束,工地放假,不回家,又能去哪里呢?农民在外,拼死拼活挣钱不易,在外,吃住都是问题,总不能辛辛苦苦干一年,大半年都送给别人吧?谁舍得?所以回家,还是必须的。为了避开春运人流高峰期,我是票买了又退,退了又买?元月24号队上终于开会,明确在元月26号以前放假,高兴之余,便开始讨论怎么回家了?坐火车回去,因时间紧迫,火车票不好买,何况坐火车人多,天南地北都有,不安全?高铁、飞机又太贵?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坐大巴回家,想着坐大巴大部分都是我们岛上的工人,路上基本不停,还算是比较安全了。再一个也比较经济实惠。一定下来,便有人联系,决定在26号中午,在岱山三江码头,坐直达洛阳的大巴返程。

25号,上了最后一天班,晚上洗了澡,收拾好行装,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5点便起了床,匆匆吃过早饭,便出发了乘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岱山县,在天丰宾馆门口,见到了联系人,然后是漫长的等待,等待……这期间陆陆续续又来了几拔人,相互一问原来都是同一个工地,除了有几个平顶山以外的,都是洛阳人。据说我们所在的渔山岛工地,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石化工程,大约有四万多工人,所以好多人都不认识,一经交谈分外亲切。原说是十一点左右车到,不料路上堵车耽误了,为了节省时间,大伙只好又坐轮渡,到三江码头坐车。
我是 北方人坐船很少,不觉得累,反而感觉到得很新奇,坐船也是一种享受。船到江心,禁不住起身走出舱外,扶栏遥望,见天空灰蒙蒙一片,远处有几座零星的孤岛小山,近处靠船的两侧浊浪翻滚,不仅想范仲俺的巜岳阳楼记》来了:若天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吼,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樯倾揖催,商旅不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惜我没有古人,那种忧国忧民,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而我所处的时代,和古人又有所不同,当今的中国,可以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一家人能过得更好一些,吃喝无忧罢了?小人物就是小人物,何必效仿古人呢?想着想着,不觉哂笑了?胡思乱想中,船已靠岸,弃船登岸,一路奔跑,喘息稍定,终于等来了大巴,看看表已是下午两点半多了?比原订计划推迟了几个小时,唉,有啥办法呢?

车上了高速,一路疾驰,在零点左右到滁州服务区,眼看一半路程已过,心下稍定,停车,冲了一包快餐面,便躺在车里闭目养神,困意袭来,不觉昏昏睡去,梦中见到了老父老母,哥弟妹妹,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喜不尽,依稀见我的妈妈,端着早已包好的饺子,欲往锅里下,勿然惊觉,醒来却是梦中情景,母亲不在已有八年了,莫非是母亲托梦,昐儿回家。唉,看来回家是该抽空到母亲坟上转转了,想及此不觉泪湿了眼眶。一时睡意全无,归心似箭。
天不作美,偏偏又起了雾霾,本来早上五点左右就能起程了,又只好挨到了八点以后太阳出来,路上又遇了 两起事故,三阻两挡,在27号晚八点左右,才到了洛阳。比原来说得整整推迟了近十二个小时。此时开往洛宁老家的末班车早错过了,无奈之下只能在站外等,碰运气拼车回家。
等啊,等啊。路上的车,过了一辆又一辆,可往洛宁去的一辆也没有,拦了几辆出租,到洛宁都要五十,钱不是问题,关键不知什么时候走,单独一趟要二百,咱又不舍得。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老乡,却又接到同行工友的电话,租了一个车,六个人到宜阳,还有个空位,因司机和工友有亲。答应给我送到洛宁,叫我赶紧过去。我拉起行囊,一路小跑,终于挤了进去。一边感激还是工友亲。一边暗自庆幸天无绝人之路,一路无话,回家已是晚十点多了,洗了个澡出来,妻早已为我煮好了一碗方便面,两个荷包蛋,端过碗来,狼吞虎咽,吃得是鬓角冒汗,酣畅淋漓。得劲,真美!唉,还是回家好!

作者简介:杨建涛,洛宁涧口乡安坡人,一生平淡,打工谋生,业余爱好戏曲和涂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