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故事
★城里人和山里人
文/柳绍才(辽宁)
在A市富民小区简陋的出租屋里,青年农民工李成龙正在狼吞虎咽地吃午饭。
妻子陈晓凤风风火火地走进来。
"喂,晓风,你没回来时有一个小姑娘看我吃枣糕在那儿瞅,我就随手给她一块,没想到小姑娘扔下十元钱就跑。”李成龙放下碗筷对妻子说。
"什么,你收了人家的钱?”晓凤诧异地问。
成龙一边嗽口一边解释说:"我哪里收人家的钱呀,我追着给她钱,她往左一拐就没影了。″
晓凤急了:"你去找去呀,一块枣糕一元钱都不值,再说啦,咱这不是卖的呀,就是卖也该公平合理的收钱。”
成龙无奈地摊开双手:"真得把钱还给人家,这城里人爱讹人,人家把你讹上,咱一个山里人说明白了吗?”他看看墙上的石英钟说:“到点了,你一定把钱还给人家呀。”随后递给妻子十元钱,蹬上自行车走了。
晓凤手里拿着十元钱,往四下张望。
这时,有位看上去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从胡同里走过来:"喂,同志,你知道哪家出租屋里卖枣糕?”
晓凤惊慌地答应:"大姐,哪是卖的,是我们山里人来城里打工从家里带来的,为的是省点钱好回家过年。”
"是呀,我也知道不是卖的。"
"大姐,我正在找刚才那个小姑娘,把这钱还绐她,我求求你,帮我找一找那个小姑娘。"晓凤诚恳地说。
大姐走到近前笑了:“不用找了,给钱就收下呗,你们山里人多不容易呀。”
这可不行,这钱一定还给人家。小孩子吃块干粮还收钱,多叫人家笑话呀。”晓凤难为情地说。
"你呀,实在要退给人家钱,还不如再给一块枣糕呢。刚才她回去,几个小朋友都没够分,我出来也是想买两块尝尝枣糕的风味。”
"行,大姐,我带的多,拿吧。”晓凤顺手将旅行包拎出来,大姐吃惊地:"啊,这么多呀。″
晓凤看看钟,上班时间到了。"大姐,你拿完了把门关好,我给人家做钟点工呢,我走了。″说着,就匆匆忙忙地走啦。
大姐瞧着旅行包里的枣糕,自言自语地说:"这山里人多能吃苦哇,为了省钱从家里带干粮。山里人就是诚实,谁都信得过,扔下就走了。"
"我要买枣糕,我要买枣糕。”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边走边喊。
对了,我给他们卖卖去,看看市场需要情况,可以的话,开发生产特色风味食品,山里有资源,城里有市场,也能赚钱,实现双嬴,试试看。大姐想到这儿,便拎起旅行包吆喝起来:"枣糕了,枣糕了……
李成龙左手扎着点滴,右手举着点滴支架,满脸痛苦的自语说:"哎呀,这可咋办呀,这可咋办呀,这事儿可闹大啦。″
大姐拎着旅行包走过来:"同志,你是——”
成龙回答:"我是打工的,在十四号出租屋。"
"你这是怎么啦?"
"大姐,是这么回事儿,我中午回来吃饭,刚干一阵活儿,肚子疼痛难忍,我怀疑是我们带来的干粮变质了,引起了我的肚子疼。我麻溜回来,告诉中午吃枣糕的那个小姑娘,干粮变质了,可别吃了,吃坏了就麻烦了。我哪敢等滴完点滴,就回来了,得马上告诉人家呀,干粮是我们从家里带来的,我得对人家负责呀。"
大姐笑了:"我以为啥事呢,原来是枣糕的事呀,你不必担心,枣糕没变质,可新鲜了呢,你肚子疼与枣糕没有关糸。
李成龙半信半疑地问:"你咋知道与枣糕没有关糸?”
大姐指了指旅行包:"你看看,我用一个多小时时间,把你们带来的枣糕都卖掉了。”
成龙惊讶地问:"什么,都卖了,妈呀,这不叫我犯罪吗?人家都找上门来,我拿什么赔人家药费呀。"
大姐告诉他:"大兄弟,不用怕,是这么回事,那个小姑娘是我们家的,孩子拿回一块枣糕。"
"大姐,大姐,你听我说。"成龙抢过话头:"中午我正在吃饭,小姑娘在我跟前站了一会儿,我随手给她一块,没想到,她扔下十元钱就跑了,我没追上。我忙上班叫我媳妇把钱退回去,我们是自已吃的,绝不是卖的。"顺手从衣兜里掏出钱递过去:"你把钱拿回去,小姑娘吃坏了,住院费我们负责。我们山里人人穷志不穷,不该要的钱绝对不要。大姐我求求你,这枣真的不是卖的,都吃坏了我负不起责任呀。"
大姐继续开导说:"大兄弟,你肚子疼呀兴许是喝水呀,受凉呀什么引起的,与枣糕没关系。”
听大姐这么一说,成龙恍然大悟了:"对呀,我喝工地的凉水啦。"
"工业用水没消毒,不能喝。"
成龙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啊,原来是水的毛病呀,我还以为是干粮变质了呢,这我就放心啦,我自己吃出啥毛病是小事,别把别人吃坏了。"
大姐乐了:"你们山里人就是诚实守信。"
这时侯,陈晓风回来了。见大姐还在屋里,就感激的说:"谢谢大姐,为我们看了半天家。″
大姐摆摆手说:"谢啥呀,正好你们俩口子都在,我刚把你们的干粮拿到我们小区,我自做主张给你们卖了,一共卖了二百三十五元钱。你们再吃饭到小吃部去,很便宜的,比你们的吃枣糕强,又凉又硬的。"说着,将钱递给陈晓凤。
晓凤接过钱,吃惊了:"什么,都给我们卖了,妈呀,咋卖这么多钱呀?"
"大姐,你是好心人,往里添钱了吧?"晓凤不信地问。
大姐摇摇头回答说:"没有。是这样的,我给你们卖了,看看市场消费情况,这一卖,我看到特色风味食品很受居民欢迎。我有个想法,你们山里有资源,城里有市场,咱们共同开发这一特色风味食品,你们看怎么样?.
李成龙挠挠脑袋,为难地说:"我们不会做买卖,不是做买卖的料。"
大姐饶有兴致的说:"这没什么,人人都可以做嘛。你们负责生产加工,提供货源,我在这边负责批发销售。”
成龙还是不放心:"我们山里离城里有好几百里路,这个买卖能成吗?"
大姐坚定地说:"没问题,公路通到山里去了,朝发夕至,运输不成问题。"
"那样可好啦,我们山里呀,资源丰富,都是绿色食品,有许多剩余劳动力,又有制作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到时侯都派上用场了。"陈晓凤满怀信心地说。
大姐一拍巴掌:"我们联合起来,产,供,销一条龙,互利双赢,我保证你们不但过年有钱花,还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陈晓凤高兴地站起来:"我们说干就干。"
大姐眉飞色舞:"对,说干就干,咱们把计划做好,马上运作起来,投入生产,争取在年前把我们的特色风味食品,摆上城里人的餐桌。”
晓凤迟疑地说:"马上就干的话,我们得把工作辞退了。"
"辞什么呀,你做钟点工,做了收她的钱,不做不收钱,没必要告诉他。"大姐不屑一顾地说。
陈晓凤看看丈夫成龙,又看看大姐:"大姐,我做钟点工,不为人家服务了,人家好做安排,否则要误事的,人家说咱山里人不守信用,坏了咱山里人的名声。我走了,马上回来。"说着,便匆匆走出屋门。
"大姐,稍等。我把支架送回诊所去。"李成龙说着也拿起支架走了。
大姐望着一对夫妻离去的背影,不住地啧啧嘴:"多么诚实守信的山里人呀,这个买卖我和他们做定了。"
功夫不大,李成龙,陈晓凤夫妻俩回来了,晓凤微笑着说:"大姐,咱们准备走吧,去往山里的车要发啦。"
"走。″
朋友们,"山里红特色风味食品店"开张啦,大家都来品尝呀!
作者简介
柳绍才,网名驼山居士。辽宁省阜蒙县化石戈镇,地地道道的农民。学生时代酷爱文学创作,40余年笔耕不辍。多次参加县文化馆,市文联举办的曲艺,故事,小说,散文,诗歌等专题创作学习班。曾两次参加辽宁文学院举办的"基层作家培训班"和"网络作家学习班"。曾两次荣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上田国际"杯阜新市残疾人网络才艺大赛"文学作品"优秀奖,荣获"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优秀奖,在"诗意阜新.第九届原创诗歌征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曾先后出版诗文集《文宇摘星》.《文山拾玉》,《骆驼山神韵》和《蒙古贞民间故事》以及文史专著《化石戈镇志》。
现为阜蒙县,阜新市,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蒙县,阜新市诗歌学会会员;阜蒙县,阜新市诗词学会会员;阜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