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省书斋编辑部
主编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制 作:不要微名
总 编:邓连朝

隔离点撤销后断想
邓连朝
昨天下午送走了最后一名被隔离学生,隔离点得以正式撤销,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经过一天的休整,身心得以恢复正常。思想野马又开始纵横驰骋起来,各种念头冲击着脑海。

这次疫情防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临西县委、县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珍爱人民生命健康的执政理念。免费给被隔离学生提供了食宿条件、医疗设施,为了保障被隔离学生能够安心接受隔离,十几天下来,县长的500万元应急资金全部花完都不够,更不要说各个隔离点的水电费还没有给付了。难能可贵的是,还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团队进行心理疏导。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多次到隔离点检查指导工作,彰显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被隔离学生家长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隔离点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广大家长出于感激之情,自觉配合分不开。尽管政府花了很大代价,但是真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地赢得了民心!

在感激县委、县政府之余,面对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进行了反思。我县的学生没在临西上学,而是跑到外地就读。大学生是无可厚非,关键是不是大学,而是高中生和初中生。我们县里也有初、高中学校,为什么不能留住这些孩子,他们的家长为什么真金白银、背井离乡地把孩子送到外地求学?“远路和尚会念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与对临西教育的不信任甚至失望形成了强大落差,从而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仅仅一个南宫丰翼中学就有957个临西的学生,据说全县在外地读书的有2000多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实在感到汗颜,我们为什么不能增强家长们对临西教育的互信、理解和支持呢?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学生没在本县读书,疫情让问题浮出水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家长和学生有自主择校的权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除了内疚自己没有干好工作以外,再也无话可说。但是对于个别地区为谋取私利跨县 、跨地区,甚至跨省招生,扰乱正常的招生秩序,从而打破教育的生态平衡,我们不得不说几句。同样是高考指挥棒控制下,为什么山东省就没有这样的现象,关键是监管有力。而我们这里,一任某些地区这样不正当竞争,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试想,我们也像山东一样把名牌大学指标分配到各县、市、区,从而从根上动摇了择校现象的基础,还会出现择校现象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的一些县市的高三毕业生到我们县参加高考和复课,在我们县里上学的临西本土人秦江等同学也考上了清华大学,那时候我们县里没有到外地上学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些有活动能力的人开始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从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出去,而且学段越来越低。试想,从一开始我们就采取得力措施,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疫情过去后,我们首要的是苦练基本功,把我县的教育做大做强,更要改变当前的高校录取模式,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均衡。知耻而后勇,做为教育人,只有发奋努力,消灭我县到外地求学现象,才能无愧于时代,才能无愧于父老乡亲!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要大声疾呼,把教育均衡落到实处!

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不足,疫情让我们有了新的责任和使命,疫情更给了我们努力方向和无穷力量,疫情让我们知耻而后勇、更加奋发图强!
2021年1月29日晚上于颐和绿洲

云编辑,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